杜审言
有关思乡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这时,与同郡邻县的陆丞一起出游,写下了一首和诗。
和:附和,即别人先作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地名,即今江苏常州。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早春:交待出游的时间。望:诗人和陆丞出游时见到了什么呢?
诗歌朗读要求: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技巧。
“望”的内容: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江南春景图,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品味鉴赏“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来。 “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诗人是以什么身份来欣赏如此美的江南春景的,他的情感怎样?“宦游人”“偏惊”以乐景写哀情、江南的春景与中原的春景对比,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体会本诗的表达技巧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化静为动(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拟人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直抒胸臆
诗的大意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