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教学重点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学法指导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从王勃的简历说起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2、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即其临死前的两个多月,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而事实正是如此,《新唐书·文艺传》记载,都督阎某人他还有一个目的,想借此机会在众宾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某人准备了纸笔,遍请众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剥阎某人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王勃神情自若,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众写了起来。我们今天来看王勃当时的做法,特别应该考虑的是他当时是否不通人情世故。据说,他当时可是把都督阎某人惹恼了,致使阎某人拂袖而去。其实,当时的王勃已经是26岁的人了,要说他完全不通人情世故那是很勉强的,再说,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他内心戚戚,是很想一吐胸怀的,第三,我们也不能排除他的恃才傲物的胆识和信心。这篇流传久远的美文,今天我们读来是令人赞叹的,可是,更为难得的是当时就已经语惊四座。阎某人拂袖而去之后并没有出来看什么热闹,而是派了人给他传报王勃写的句子。怒气正盛的阎某人慢慢地被王勃的文章征服,当传报人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传进去时,阎某人不仅震惊了,而且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地感叹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3、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王勃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4、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简介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亦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二、理清思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板书设计:一: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二、三: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四、五: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六、七: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三、归纳与延伸文章的本质: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正像《岳阳楼记》一样,文章本来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范仲淹说“前人之述备矣”,那是为了直接进行体物写志,王勃要对滕王阁进行一番描写,那是因为具体环境的要求,文章的原题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马上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板书)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且看王勃的内心世界。A\宇宙没有穷尽“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B\人生难免失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C\壮志难酬的痛苦“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所以,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
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的强颜欢笑啊!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四、《滕王阁序》的启示A、为文应该有感而发。B、没有脱离情感的文采。五、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例(依次):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披绣闼,俯雕甍。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试从文中找出例句: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例:四四四四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二)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该文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抒情真挚委婉,借助典故,充实内容,抒发心志,毫不滞塞。可从“藻饰”“用典”两点入手,赏滕王阁盛景,解王勃心怀。六、《滕王阁序》写景“四美”《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