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文县一中王关成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会做相应的题型。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并能够鉴赏。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出名言名句,给想象插上翅膀,自己进行其扩写。学习重点:疏通文章,理解典故,背诵课文。学习难点:体悟作者感情,鉴赏文中名言名句,并对其进行扩写。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熟读课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我们江南有三大名楼吗?谁能告诉大家?(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2、你能说出古代哪些诗人写过相应的诗篇?能够背诵诗中的名句么?(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学生背诵名句)3、好,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少年才子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二、情景教学:让学生看五张图片,说出与诗中相吻合的诗句。相应的诗句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三、背景介绍1、关于作者(学生阅读资料得出信息,老师补充)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补充作者写的诗《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首诗与本文有何共同的情感?)2、关于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3、关于本文的写作,请同学们看到课后的知识链接。
4、知识点:骈文的特征(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多用典故,讲究文采)四、熟读课文,自习课文1、听朗读,老师提示朗读时的读音、停顿和节奏。2、分组朗读,正音,正节奏。3、全文共5段,请5位学生朗读,读完,其他学生指出朗读的失误(读音、节奏、感情)。 4、齐读。5、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或手中的资料疏通课文,看自己有哪些字词还不能理解,自主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理清文章结构。课堂交流:1、师:上节课我们补充了《滕王阁诗》,谁能够背诵?2、老师用幻灯片展示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3、自由提问环节:根据学生自习的情况,反馈学生自学的效果。4、理清结构: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和老师更正或补充。(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5、老师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提示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并能够鉴赏,课堂讨论与训练:1、师:第一课时我们观赏了5幅优美的图画,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古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可是我们的少年才子王勃却用他如椽之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要好好鉴赏诗中的精美句子,希望在我们自己写作文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同学们,你们最欣赏文中哪些诗句?请说明你欣赏的理由。好,下面花8分钟进行小组讨论,请各组长做好准备。2、小组讨论环节:6人为一组,组长记录组员的鉴赏理由,最后做代表发言。3、训练环节:师:秋天的景色是最迷人的,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里散满了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下面请大家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完成以下的习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选取文中你喜欢的一两处景物描写,根据其所表现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语言要有文采。”4、演说环节:根据刚才布置的习题,推荐或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读自己的成果。5、老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提示下节课的内容。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学以致用。背诵课文前两段。
课堂抢答与背诵:一、抢答环节:师:上节课我们通过鉴赏诗歌语言和扩写景物描写,看到了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热爱与执著,很不错。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练习,看看一般会出哪些题考查?(都是一些基础知识题)下面我宣布答题规则:我们班总共有三大组,我这里有11个题目,我展示一个幻灯片的时候,实行抢答,抢答的时候成员必须站起来说答案才有效,看哪个组反应最快、准确率最高,注意,每个组的成员在回答一个题的时候就代表你这个组,对的话就给你们组加10分,错的话这个组的成员不准答题,只能把机会给其他组,听清楚我说的规则了吗?题型有:1.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 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4.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5.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萍水相逢(指偶然相逢,聚散无定),尽是他乡之客。 B、北海虽赊(遥远),扶摇(旋风)可接。 C、东隅(喻早晨)已逝,桑榆(喻黄昏)非晚。 D、阮籍猖狂(狂妄而放肆),岂效穷途之哭?7.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这个题型每个小题当做一个题来抢答,所以每个组只有一次回答一个小题的机会。(1)襟三江而带五湖 (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宾主尽东南之美 ( )(4)屈贾谊于长沙 ( )(5)窜梁鸿于海曲 ( )8、都用来抒写王勃虽然失意,但修德建功、拯时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的一组文句是( ) ①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④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⑤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⑦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劳途之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二、背诵环节:随机抽点学生起来背诵课文第一段或第二段,背诵的内容由背诵人自由选择。背诵完整的,全班表扬;背诵不出来的,延迟一天背诵,如果再背不出来的,抄背诵内容5遍;背诵不全的,提示他,鼓励他背完整,实在背不出来的,延迟一天背诵,第二天要落实到位。教学反思:备课的时候一直想把自己的教学步骤按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来设计,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思路和步骤是很难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循规蹈矩的。这就要求我上课的时候要灵活运用自己所设计的教案,认真地操作课堂。上完这篇文章,内心还是很喜悦。特别是第四课时的抢答环节,学生表现得很活跃,对问题的思考性也更深入,虽然题目不是很难,但是让他们体会到了答题的快感,答对了他有了成就感,答错了可以争取下次机会,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第二课时的自由提问环节也值得重视。要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我先考查学生提问题的方向,再看学生自习的效果,以便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还是重在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上,所以我在第四课时就出了相应的基础题,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今后要重视小组讨论的环节。从上课的氛围来看,小组讨论的气氛还不够浓烈,讨论的声音不够激烈,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独立思考,但是单独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表现木然。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小组成员的讨论,除了小组长的组织,还需要对其组员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我还要引导他们如何配合如何分工如何协力。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很很关键的,运用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激发了,运用得不好,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东西,老师只是在敷衍或走形式而已。所以在课堂上要努力驾驭。今后要在自由提问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加强。自由提问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问的深度;小组讨论环节要调动小组长和各组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