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过程与方法: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指导诵读,注意停顿,体会骈文优美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方法:介绍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学法指导:1、朗读指导。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2、全文是典型的辞赋体结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资料链接1、文体常识:(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
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1)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2、王勃简介和创作背景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岀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初唐四杰: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学习过程:预习导读评价单1、朗读指导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要求学生小组朗读展・・O【点拨突破】:(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女口: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纤其骇瞩。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舟由。(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女口: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柴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褥帷暂住。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根据辞赋体结构的特点,我们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写景、抒情。该怎么分?【点拨突破】:全文是典型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七段紧扣文题展开。
未解决的问题预习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问题解决-一评价单1、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王勃从哪些方面对滕王阁进行了正面描写?
2、课文第四段,作者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到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
3、品读第四、五段,回答问题。(1)哪句话标志着文章由写景转入抒情,并同时表明作者感情由乐入悲?(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4、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5、你如何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及其独特写法?
问题拓展评价单
1、试鉴赏“落霞与孤鸳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试分析下列素材适应的话题或立意。(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懑之长风。
【学后反思】寄语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