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课时:《滕王阁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4-6课时:《滕王阁序》

ID:1102410

大小:7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4-6课时:2011.9.1.—2011.9.3.《滕王阁序》王勃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其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2、学习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3、积累掌握重点字的读音、重点词语用法。4、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三、教学方法: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2、疑难字词。3、诵读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目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1、背景、作者: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7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2、文体: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从行文特点来看,《滕王阁序》又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二)、再读课文,力求读准:1、诵读提示:①四字句读法:“二二式”。 ②六字句读法:“三三式”;“一五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③七字句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2、疑难字词:1、翼轸()2、襟()三江3、鹤汀()4、凫()渚()5、川泽纡()6、孤鹜()7、樽()8、迥()9、南溟()10、胜筵()11、梓()泽12、襜()帷13、睢()园14、瓯()越15、俨()骖騑()16、睇眄()17、棨戟()18、披绣闼()19、叨()陪鲤对20、逸兴遄()飞21、命运多舛()3、知结构: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三、作业布置:根据上述思路,熟读和背诵全文,并依据注释先自译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品读一——三部分。2、赏析名句。3、体会作者情感。4、把握文体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滕》能成为千古绝唱,原因颇多,但王勃当时年轻气盛,才思敏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故事: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品味该文的优美之处。二、欣赏品味第一部分(1段):(一)、翻译练习:学生自译,教师明确。(二)、品味思路:7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板书: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三)、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4、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三、欣赏品味第二部分(2、3段): (一)、翻译练习:学生翻译;教师明确。(二)、品味思路:交代时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描绘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赴阁途中:俨骖鲱于上路------得仙人之旧馆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列冈峦之体势登阁远眺所见: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板书:第二部分: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三)、探究: 1、本部分是脍炙人口的写景名段。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的深秋江天图画。是一种美的最完美塑造首先是色彩美。7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其三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其四是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其六是动静结合。动写“落霞”、“孤鹜”,静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其七是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四、欣赏品味第三部分(4、5段): (一)、翻译练习:学生自译、教师明确。(二)、品味思路:赞美与会者:遥襟俯畅------二难并由宴会引出感慨:穷睇眄于中天------识盈虚之有数抒发身世之感:望长安于日下------奉宣室以何年引用典故抒怀:呜呼------岂乏明时勉励自己守节不变:所赖君子安贫------岂效穷途之哭板书:7 第三部分: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三)、学生探究: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五、作业布置:1、根据上述思路,继续巩固背诵效果。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品读第四部分。2、理解本文成千古绝唱之因。3、名句赏析训练。【教学过程】一、品评鉴赏第四部分(6、7段): (一)、翻译练习:学生自译,教师明确。(二)、探究: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2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板书:第四部分: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二、小结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三、归纳写作特点: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7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四、名句揣摩: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五、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六、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七、作业布置:1、背诵2——5段。2、完成《导学教程》后相关练习。附:板书设计第一部分: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二部分:扣“秋日”——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三部分:扣“胜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7 第四部分:扣“饯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