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学》学案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粗词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翼轸(zhèng)懿(yí)范襜(chān)帷萦(yíng)回B.多舛(chuǎn)南溟(míng)潦(liǎo)水鹤汀(tīng)C.台隍(huáng)雨霁(jì)冈(gāng)峦孤鹜(wù)D.帝阍(hūn)睇(tì)眄凫渚(zhǔ)爽籁(lài)2.下面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兹捧袂(这里)敢竭鄙怀(完)B.时维九月(在)序属(顺序)三秋C.旷其盈视(满眼)躬逢胜饯(胜利)D.舸舰弥津(满渡口)千里逢迎(迎接)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腾蛟起凤,孟学土之词宗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D.宾主尽东南之美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6.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7.下面的对偶句,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D.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8.下面各句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都督阎公之雅望B.台隍枕夷夏之交C.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9.下面四句中不包含成语的一句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二、课内阅读题(14分)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1.本段中用典较多,且多为暗用,请说明所用典故。(2分)2.解释下列词语。(6分)(1)请缨:__________(2)弱冠:____________(3)投笔:__________(4)簪笏:____________(5)晨昏:__________(6)捧袂:____________3.下面各句中的“介”与“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中的“介”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B.(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C.介居二大国之间。D.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上。4.翻译下列各句。(4分)(1)舍簪笏于白龄,奉晨昏于万里。(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三、拓展阅读题(13分)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误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失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
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拒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吴兢《贞观政要·公平》)1.下列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罪当死当:当作B.准律云准:依据C.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议:建议D.臣不敢亏职法。亏:破坏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 )(2分)A.是时,朝廷大开选举B.太宗令其自首C.不首,罪至于死D.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3.对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戴胄依法办案精神的一组是( )(3分)①校尉不觉,无忌误带刀入内,同为误耳②若当拒法,罚铜未为得理
③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④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⑤既付所司,臣不敢于法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5.下面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通过戴胄两次驳奏的记叙,表现了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歌颂了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B.本文通过戴胄两次驳奏的记叙,赞扬了他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C.本文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之事,表现了唐太宗的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D.本文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之事,表现了唐太宗对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颂了唐太宗接受批评,屈己重法的美德。四、高考题(15分)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成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被嗟异数:多次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母氏)亲授书传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C.(遇病者)争就使君D.(辛公义)侧坐讯问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3分)①以勤苦著称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⑤罪人闻之,咸自款服A.①②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参考答案1.C 点拨:A项“轸”读“zhěn”,“懿”读“yì”;B项“潦”读“lǎo”;D项“睇”读“dì”。2.D 点拨:A中“竭”,用尽;B中“序”,季节,时序;C中“胜”,盛大。3.A 点拨:例句与A项中“数”都是名词,“定数”。B中“数”读shuò,副词,屡次、多次。C中“数”读shǔ,列举。D中“数”读shǔ,列举罪状。4.D点拨:A、B、C三项加粗词都是使动用法。D项“美”形容词作名词。5.B 点拨:A项“阎公之雅望”应为“雅望之阎公”,C项应为“铿然有声之石”,D项应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都属于定语后置,B项“何知”应为“知何”,属宾语前置。 6.A 点拨:此项没有用典,“钟鸣鼎食”用来说明官宦人家。B项用了西汉梁孝王的典故,C项用了贾谊的典故,D项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7.D 点拨:对仗必须词性、停顿、结构都相同,D项“不见”与“何年”不对称。8.A 点拨:A项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9.D 点拨:A项包含“物华天宝”。B项包含“涸辙之鲋”。C项包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项无。二、1.用了终军请缨,班超投笔从戎,宗悫长风破浪,谢安称赞谢玄,孟母三迁,孔鲤学诗礼,杨意荐司马相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曲折含蓄地表达了欲建功立业而无人引荐的苦衷。2.(1)请缨:指投军报国。 (2)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3)投笔:指投笔从军。 (4)簪笏:代指官职。(5)晨昏:早晨和黄昏,代一天。(6)捧袂:举起双袖作揖。
3.A 点拨:例句与A项“介”都为“个”的意思。B项,“介”是元杂剧术语,指“做一动作”;C项,“介”为“居中,在中间”,D项,“介”为“铠甲”。4.(1)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2)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三、1.A 点拨:“当”应为“判罪”。2.B 点拨:A项“选举”为选择举荐人才,C项,“至于”,到。D项“所以”,“……的目的”3.D 点拨:①介词“由于”,②副词“才”,③介词“用”,④介词“因为”。4.D 点拨:①是对案情的分析,④解释“固请”的原因,⑥对“法”的作用的解释。这三句都与依法办案无关。5.B 点拨:A意思不全,C、D弄错了文章的重心。四、1.D 点拨:“两”,相互。2.A 点拨:A项,两个“为”都是“被”。B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代词“你”。C项,“因”,第一个“于是”,第二个“经由,通过”。D项,第一个“乎”表反问,第二个“乎”推测语气。3.D 点拨:“侧坐讯问”的应为“当直佐僚。”4.B 点拨:题干是“直接描写辛公义勤政爱民”,这里有两点,一是“直接”,一是“勤政爱民”。①不是勤政爱民,是任太学生时勤奋苦读。②是改变土俗。⑥是写罪人。5.D 点拨:“不再打官司”不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