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滕王阁序》语文版知识精讲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语文版知识精讲

ID:1102734

大小:9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滕王阁序》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本文直至背诵。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学习难点: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三.知识归纳总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骈体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酝酿起源于先秦两汉,成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到来之际,骈文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初唐著名诗人王勃便是促进骈文发展变化的重要骈赋作家,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可算是唐代骈文之冠冕。在初唐诗坛上,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有《王子安集》。他在诗、文、赋方面都有建树,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传诵的名句。他的创作以骈文为主。他的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又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就是前往交趾省亲途中,路过南昌,参与洪州都督阎某于重阳节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为会上文士们即席赋诗所作的序。当时王勃二十多岁,已两次因事被废,仕途无望,而以倡导诗文革新为己任。他在这篇文章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倾吐心中积压多年的愤懑之情。华美的艺术形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开创了骈文的新局面。《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全文一气呵成,作者以磅礴的气势,华美的辞藻,尽情地渲染了宴会的盛况、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同时,把自己才高自负的兀傲情绪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与景物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文章奔放流畅而又有平易自然之感,在骈体文的形式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如对仗更加工整、讲究声律协调、典故运用贴切,多用“四六”句式,使骈体文的“四六”格式定型下来,可以说是“体备法严”之“四六”文的滥觞。成为骈体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四.课文分析:(一)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二)关于作者用心爱心专心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三)研习课文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2、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同学在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3、品析鉴赏  ①对偶品析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②对偶句仿写练习,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B.见秋水之浩淼;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用心爱心专心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③“警句”品味《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逝,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五.考点分析:有关王勃的文学知识必须掌握,课文要背诵下来,并理解文句的意思。练习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氏兄弟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进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地,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用心爱心专心 B.所在以礼遣之。遣:送C.请不次官之。不次:不差的D.又移金戎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朝廷不吝以报功。B.进兄弟饮食而已。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3.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B.刺入即出见之。(余玠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C.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参考答案:1.C(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2.A(报功,酬报有功的人)3.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4.D(“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参考译文: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播州冉进、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坚决不肯就职。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用心爱心专心 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又转移金州的军队到大获,以守护蜀中关隘;转移沔州的军队到青居城;兴州的能军队暂驻合州旧城,后移守钓鱼城,共同防备内水一带(的敌扰)。转移利州军队到云顶城,以防备外水一带(的敌扰)。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学者指出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jiān)”从未中断过。B.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获取信息并装到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叫下载(zǎi)。C.细菌(jūn)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及消化道等处。D.“两会”上有些代表、委员呼吁出台物业税,期(qī)望物业税能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稳定器”。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笔耕不缀的文学家,劳伦斯一生致力于揭露工业社会的敝端,他认为工业化是人的力量日益委缩的罪魁祸首。B.1952年中国高考制度的建立,受到了科举考试传统的影响和抗战初期统一招考的启发,同时也是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所至。C.江南不仅出才子佳人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如果我们流览一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会谙知,江南还是英雄倍出的地方。D.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采,自当重视;而次要人物在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等方面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不可小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两岸统一是关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会将其纳入决策程序。B.“一个政党要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C.连一把破旧的竹躺椅祖父都不肯扔掉,我想,这是老人特有的抱残守缺的心理,可以理解。D.《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规定,对重大食品案件,公安部门要及时立案侦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今存在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较之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它不仅关涉自我与他人,而且涉及民族、地域之间的矛盾。用心爱心专心 B.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大有好处,其重要性众所周知。C.针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D.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依法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行为,严禁向学校收费、罚款、检查、摊派。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衣衫褴褛,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B.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的心理。D.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其实,指的是晨曦和朝霞),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学者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帜下,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因此,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认为传统工业社会是一种线性经济,这种线性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环保经济理论(或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在国际社会开始有组织环境整治运动的70年代及8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至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及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总的说来,绿色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并以此建立了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伪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节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孙勇《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6.对“循环经济理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用心爱心专心 A.循环经济理论是在可持续发展旗帜下针对以“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经济模式而提出的。B.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大量消耗物质和能源,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C.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是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而不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D.循环经济理论不仅认识到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而且建立了一套行为原则。7.“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环保经济理论(或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句中“进步”所指的一项是()A.关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的问题.B.关注如何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的问题。C.倡导经济系统和作为其子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模式。D.关注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的问题。8.下列对循环经济理论中“3R原则”的阐述准确的一项是A.3R原则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建立的,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是必不可少的。B.3R原则包括减量化原则、再生利用原则和反复利用原则,它们分别属于输入端方法、过程性方法和输出端方法。C.3R原则之一的减量化原则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降低产品成本。D.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循环经济是上世纪90年代,由政府和学者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帜下提出的,该经济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B.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中的物质和能源能在特定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C.线性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所以,资源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是必然的。D.绿色经济理论既关注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又关注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三、文言文阅读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用心爱心专心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错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1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13.文章列举孔子、孟子的事例,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爱心专心 (3)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①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1)词的上片从多个角度写景,请选取一个角度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按要求填空。(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3)联想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琵琶行》中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0题。柔软朱以撒①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看见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铺展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②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③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我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④用心爱心专心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出家的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她把家中收拾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⑤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⑥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⑦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⑧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物质是时光的信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________________。18.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当我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联系全文,谈谈第四段写“出家的妇人”这一事例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综观全文,分条概括“柔软作为一种生存策略”的具体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文章赏析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用心爱心专心 (1)请赏析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特色。(2)赏析本文的构思技巧。用心爱心专心 【试题答案】一、语音知识及运用1.B(应读“zài”)2.C(A项,笔耕不辍,弊端,萎缩;B项,所致;C项,浏览,英雄辈出;D项,浓墨重彩。)3.B(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和依据。A项,“关于”是介词,介入关涉范围,此处应改为“关乎”,关系到的意思;C项,“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不合句意;D“侦察”是军事行动,适合公安部门的应是“侦查”)4.B(A项,应将“人与自然的矛盾”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换位置。C项成份残缺,在“过大”后加“等问题”;D项不合情理,应改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5.B(A项顿号要去掉,相邻的两个数字连在一起表约数,中间不用顿号,C项“流”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外,且改为逗号;D项括号应接在“黎明”之后,是句内括号。)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6.C(循环经济理论也关注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7.D(A项是绿色经济理论关心的问题;B项是线性经济的特征;C项应是“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8.A(B“再生利用原则”和“反复利用原则”颠倒位置;C应是“降低产品成本”属无中生有,D“延长产品的服务的时间强度”属反复利用原则。)9.B(A“已在全球范田内实施”有误;C原文是说“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D绿色经济理论不关注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前提错误,推断也有误。)三、文言文阅读10.B(“过”:超过。)11.A(都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译为“就”。B项第一个“也”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第二个“也”也是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C项第一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译为“也许、大概”,第二个“其”是代词,代贾谊;D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动词,译为“去,到”。)12.C(属作者论述作文的因由。)13.文章列举孔子、孟子的事例,旨在说明作为人臣,自己要尽力争取得到君王的信任,同时要珍爱自己,以图再用,与贾谊形成对比,从而证明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得到重用也有自身原因的看法。14.(1)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2)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究不能有所作为了吗?(3)孟子离开齐国时,在(边界上的)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开。【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巨,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用心爱心专心 我看过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实行了,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他?他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明君,还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忧郁地死去,那么,如果无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究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多次往各国游说,只要不是非常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持它,希望有朝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他将要到楚国去,先派冉有去试探,再派子夏去申明他的意见。君子想要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尽心尽力啊!孟子离开齐国时,在边界上的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开,还说:“齐宣王也许还会召我回去.”君子不忍心抛弃他的国君,情又是这样的深厚啊。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愉快?"孟子回答:“当今世上,要行王道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愉快呢?”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啊,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信任,然后才知道天下果然不能够有什么作为,这才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能利用汉文帝啊。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老部下,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个早晨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来说,应该上面取得君主的信任,下面取得像周勃、灌婴一班大臣的支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怀疑。大臣们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谈说时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的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后来,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啊,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情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实在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华有余而识见不足啊。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聪明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平民百性中起用了王猛,不久就把他的旧臣全部斥去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么?我深切悲叹贾谊的志向不能实现,所以详尽地评论了他。这也是为了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这类人有洁身自爱的操守,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5.1)由动到静,上片先写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表现出“春未老”的季节特点;接着静态描写登高所见,从春水、春花、千家写出满城春景,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2)“休对”“且将”表现出作者思归不得后自我安慰、自我开解的心理,虽略显无可奈何,但仍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大意对即可)16.(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2)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3)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1)见证时间的东西或凭证(2)(形容疾病的)众多、纷杂18.因为柔软是一种生存策略,意味着适应和顺应强大的力量;“我”在“青年时代结束后”有了生活阅历(经受生活锤炼),明白了“柔软”对于人生存在的重要性。19.有力地证明了“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的观点,启发我们应当遵循“柔软”用心爱心专心 的生存策略,珍惜生命;呼应开头,与下文“一位师长”的事例形成对比,丰富了主题。20.①在强大的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态度;②不透支生命,敬畏和珍惜生命,遵循生命科学的规则,③不与强大力量正面冲突,有策略地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21.赏析示例(1)请赏析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特色。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力地阐述了观点,并使文章内容丰富,摇曳多姿。本文开篇交代暮秋经过河边沙石地后,即在这一简练叙述的基础上展开描写,展现芦苇美丽动人的“柔软”姿态。作者交代回老家的行踪时,描写了寺院清幽的环境,回忆了“出家妇人”当年的“柔软”之态,并与当年挥洒自如而如今瘫痪在床的师长形成对照,“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意味颇丰。在叙述与描写中,穿插诸多的抒情性和议论性语句,或即景抒情,因情带景,或即事明理,以理驭事,表达了作者对因柔软而适应生命美感的欣赏,阐述了应遵循生之规则,即不透支生命,在强大的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态度的生存策略和珍惜生命的人生哲理。(2)赏析本文的构思技巧。本文围绕“柔软”的生存策略而展开,一线贯穿而联想广泛,观点集中而材料丰富,具有严谨而灵动的构思特色。本文开篇,即描绘即目所见的景物,展现芦苇美好的、柔软的姿态,表明其顺从风力的柔软让其修成正果,且由此生发下文。作者联想到“出家的妇人”,以来自直接体验的材料,有力地证明了“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的观点。师长年轻时挥洒自然,而到晚年却病魔缠身,表明了不遵循生命科学的规则,透支生命的必然结果,从反面论证观点。文章结尾写到“遮挡风沙而伤痕累累”的木麻黄和我居住的城市的“风起而水涌”,昭示着同样的“生之规则”。总之,全文围绕“柔软”,即“珍惜生命,顺应强大的力量的生存策略”,以源自作者新鲜发现或独特人生体验的材料进行阐述,使全文呈现一线串珠的特点。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