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王阁序教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腾王阁序教学案

ID:1102906

大小:104.3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岳阳县三中高二年级语文科教学案编制时间:2010年9月5日星期日教出时间:2010年9月6日星期三教学课题:腾王阁序(必修5第5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文中的典故。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5.背诵课文。学习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学习方法:1、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冃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简析第一段。方教学内容、过程及预见性问题教学过程:一•解题:1、指导学生读注释①2、补充小故事: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盟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 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尽欢而散。(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乃矍然口:“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实乃平淡无奇;小吏乂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鹫齐飞,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客,因出纸笔遍请客,报。一再报,语益奇,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屮渡海溺水而逝。3、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黃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口:“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澈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4、关于“序”“序”一一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二、王勃与“初唐四杰”王勃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边。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以才及第,又因文而失意,并累及其父。其省父时,溺水惊悸而死。生平仅见《新唐书》卷二零一。有《王子安集》。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三、•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而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结构对称,词语对偶)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讲究平仄,音律和谐)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注意藻饰,讲究用典)四、朗读课文1、听朗读录音,体会骈文特点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3、对照课文注释,边读边划,初步理解文意朗读指导:四字句的读法: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Z雅望。五、.讲读课文第一段:(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二)补充注释:1.豫章故郡故:旧2.地接衡庐接:接壤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7.高朋满座高:尊贵(三)简析第一段(可指导学生一起分析):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岀历史的久远。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探究: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一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一一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一地势宏伟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刖”“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1.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坏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背诵本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复习上节课内容;分析2〜5段。一、讲读第二三段:(一)典故理解:1.钟鸣鼎食之家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二)补充注释: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2.彩彻区明彻:普照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三)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1.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圉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问题探究: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②远近错落之美;③上下浑成之美;④煨实相映Z美。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确:(展示图片)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鹫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确:一反传统屮“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明确: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鮒”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5..背诵2〜3段。二、欣赏四•五段,体会作者情感(一)全班齐读课文。(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三)讨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盛,歌声之美.宴会豪华,人物高雅;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衬人之渺小)。写兴尽悲来: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第五段: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表明高尚的人生观及开朗情怀 问题探讨: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①“长安”“帝阍”“宣室”一报国无门,济世无路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f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③“马援”(穷…老…)f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④“贪泉”“涸辙”一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四)背诵这两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分析6、7段;总结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特色。一、分析六、七段:(一)朗读课文。(二)请学生讲解文中典故。(三)分析内容(可指导学生分析):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一“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愿的目的是什么?一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一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一第二句。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一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二、全文内容小结: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Z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悄,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 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 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指导:分析时应联系王勃的人生际遇。他外露的才华和不羁的作风,被时人看作露才扬己、恃才傲物,因而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的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他慨叹宇宙无穷,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不就的感伤;他悲悼盈屜有数,表明自己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他引用众多典故,从各方面说明自己的困顿处境,在这里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感情急转,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清操愈厉,困而弥坚。这样,文笔跌宕,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四、再探本文骈俪句式的特点。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Z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教学反思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驚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斥感,富于诗意。五、语言揣摩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析: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Z美。它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雷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 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六、延伸训练:1、.与例句划线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D)例:北山愚公者,年旦九十A.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不者,若屈皆且为所虏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C)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古今异俗,新敢异备D.既克,公问其故3、解释下列各句中“尽”字的含义,宾主昼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艮是他乡之客:4、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并从学过的课文中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或用法不同的句子。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即冈峦之体势:③兰亭已矣:5、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D)例:披绣阔,俯雕養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6、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鹫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Z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0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两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來?8、“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B)A.鹳鹊楼B.岳阳楼C.滕王阁D.黄鹤楼9、“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C)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D.崔颖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10、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D)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人观和作者的感慨。教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