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屈原
学习要求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2.了解《哀郢》一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感。3.通过《哀郢》的学习,掌握本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简介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三闾大夫(掌王族三姓—昭、屈、景),楚怀王左徒。
可以确定为屈原作品的有23篇:《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屈原作品
楚辞楚辞按本义指楚地的歌辞,后成为专指战国时屈原创作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其导源于楚国民歌,因“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名。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
《九章》名称最早出于西汉末年刘向《九叹》:“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依王逸《楚辞章句》之序).《九章》概说《哀郢》的写作背景《哀郢》为屈原所作组诗《九章》之第三篇。《九章》大部分为屈原被疏远、遭流放时忧谗畏讥、思君念国之作,王逸认为:“屈原放于江南之壄,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朱熹《楚辞集注》]。郢,楚平王熊居所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的郢县故城。
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作意研究作意研究是二千多年《哀郢》研究中的一大热点,约有十种观点:1.放逐思归说;2.放逐与凶荒结合说;3.秦楚析之战说;4.怀王三十年陷秦说;5.庄蹻暴郢说;6.白起破郢说;7.追叙说;8.放于陵阳说;9.战乱流说;10.恋阙思乡说。
课文内容分析通过对郢都沦陷的哀悼以及流亡情景的记叙,倾诉了自己忠贞而遭谗的悲愤之情和忧国之思。第一层(前28句)叙述“流亡”的时间、地点、路线和离别郢都时的悲凉之情。
第二层(20句),抒写“流亡”途中抵陵阳后,对故都强烈的思念盼归之情。第三层(12句),回顾楚国黑白不辨、朝政日非的现状,愤怒谴责“嫉妒”的“谗人”,无限同情“超远”、“逾迈”的贤者。卒章之“乱曰”,将诗人的悲愤含冤之情化作最强烈的呼吁。
赵逵夫《哀郢》地图(录自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
艺术特点1.将诗人峻洁的人格美与作品意境的悲剧美、语言的音韵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2.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辑评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仲宣“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文所出耶?“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则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其接响也。([明]徐世溥《榆溪诗话》)
3.王仲宣《登楼赋》出于《哀郢》……而屈子深远矣。([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4.楚辞《涉江》、《哀郢》,“江”、“郢”,迹也;“涉”、“哀”,心也。推诸题之但有迹者亦见心,但言心者亦具迹也。([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
思考与练习1.从«哀郢»的写作背景着眼,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屈原高洁的人格精神对后世文人有着怎样的影响?3.屈原在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请以«哀郢»为例作具体分析。4.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