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解读 内容摘要:《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艺术构思巧妙严谨,表现手法深沉含蓄;音乐主题新意不断而又相互联系,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全曲的主要旋律柔美舒展,新的因素层出不穷,给人以新的享受。 关键词:古典名曲解读 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钟鼓在江面回响,小舟在水中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分为:“江搂钟鼓、月上东山、风?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乃归舟、尾声”等十个段落。相同的结尾,犹如一条长长的丝线,将十幅景色不同、风格俊逸的山水风景画串联起来,使得它们既有对比、又有内在的联系。这种“换头合尾”式的变化展开的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这是一段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洞箫和古筝模拟出阵阵鼓声,钟声回荡,很自然地将人们带入山水之间。 2.月上东山――4
几乎渗透到每一个段落。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柔美、和谐。琵琶、二胡、洞箫和古筝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而又富于典雅的色彩,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 3.风?曲水――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的诗句。琵琶在低音区的拨弦漂浮在古筝低沉的音色之上,仿佛可以看到水面上斑驳的、晃动着的月光。 4.花影层台――一阵清风将人们的视线引到江岸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有人簇拥,花影摇曳。音乐一改前面的轻盈平稳,由琵琶奏出一段节奏“凌乱”的旋律,打乱了人们游玩的秩序,同时打乱的还有月光投在地上的花的影子。 5.水深云际――浑厚低沉的音色仿佛江面上浊浪推涌,连绵起伏,而琵琶在高音区的拨弦,则犹如涌动的江水上闪烁着点点细碎的月光。后半部分水鸟的活动,将游人的目光从水面引到天空,又从近处引到远处,天水相连、一望无际的江面意境展现开来,音乐逐渐变得气势磅礴,进入一个高潮,使全曲的情绪由柔美转为壮阔。 6.渔歌唱晚――由梆子打出弱起的节奏型风趣而生动。洞箫的领奏和其它乐器的齐奏,一唱一和,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生动有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7.洄澜拍岸――一个个浪头打向岸边,江水推涌,浪花飞溅。 8.桡鸣远濑船桨击浪,水声荡漾,形象生动,轻松悠闲。水面荡起的波纹,一层一层慢慢地散开去,最后消失在远处的江面。 9.?乃归舟――4
这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的进行,由慢而快,由弱到强,演奏的乐器由少到多,逐一加入,急剧将音乐推向高潮,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在一阵狂欢之后突然静下来,仿佛可以听到人们惬意地喘息。之后,平稳而从容地转入了尾声。 10.尾声――尾声的音乐飘渺而悠长,仿佛小舟已在江面上渐渐地消失了。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春江花月夜》似乎不是仅仅在“咏春、歌江、赏花、颂月、唱夜”,而很大程度上是在“悲春、愁江、惜花、叹月、泣夜”。因为人的心灵是超然物像,超越时空的,所谓物有恒姿,心无定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于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举水月在手,弄花香满夜”之感。 春――苏东坡说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江水带走的只有无情的岁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李后主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出多少人的无尽感慨。 花――美艳的鲜花往往使人慨叹青春不再、人生苦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月――月亮,这永恒而又短命的月亮,更使自古多少人望月兴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夜――至于夜带给人的寂寞、孤独与无奈,再愚昧无知者也颇感其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蒲,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4
鸟语花香的融融春景,执着隽永的滔滔江水,千娇百媚的盈盈花容,映照古今的纤纤月光,幽远深邃的漫漫长夜,带给人的不仅是肆水凌云、心旷神怡,尤其对于一些情深感锐的文人和乐师们,良辰美景,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哀切的急弦! 武瑞,甘肃会宁郭城镇初级中学教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