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与诸子登岘山09

ID:1104278

大小:172.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读题目类别:登高、怀古[吊古伤今诗]登高之景色,古迹之古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整体感知思路:议论——记事——写景——抒情情感——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3.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4.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因山上有名胜古迹(颔联)思考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萧条、悲凉、邈远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孟诗特点)3.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4.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三读诗歌,思考: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2.颈联中,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5.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6.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颈联中,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明确:(1)“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2)“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3)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4)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3.“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明确:“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明确: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 5.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明确:不是。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6.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小结:首联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总结:6点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一、解题指导(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何地何人何事(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1、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2、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注意】: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作者、朝代、注释) 二、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2、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3、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诗人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三、常见意象: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江山、山河指国家、祖国河山。折戟指战争的惨烈。柳营柳营,指军营。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四、思想内容: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五、表达技巧: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反衬。六、语言特色:深沉感慨、简练利落、苍劲悲凉、豪放浑厚、沉郁顿挫。 1.颈联中,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问题探讨 1.颈联中,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名家点评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李景白《唐诗鉴赏辞典》) 四读诗歌,比较鉴赏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山居秋暝》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 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 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两人的诗都有清淡的特色,但王诗在清淡中更多些秀丽,而孟诗在清淡中更多些素雅古朴,语言以平淡质朴胜。 总结: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作业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