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案 【核心素养】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 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5.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鉴赏并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了解其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漠深秋,钲鼓声声,旌旗逶迤,羽檄飞大漠,战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故城落日,寒夜巡更的刁斗,鲜血染红的白刃……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燕歌行》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气势雄浑悲壮,惊天动地。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对比鲜明,力透纸背。诗歌接着又写后方思妇断肠,征人回首,遍地动荡,绝域苍茫,呈现出宏阔视野,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此诗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诵读时须细加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高适的边塞诗,笔力浑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二)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功夫研究。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陁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题目解说 ①“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 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边塞诗”: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四)明确字音。 摐(chuāng)腓(féi)旌旆(jīngpèi) 逶迤(wēiyí)玉箸(zhù)蓟北(jì) (五)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思考1】研读小序 1.试分析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思考2】整体把握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了什么内容? 1-8句,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 9-16句,写战斗:战斗艰苦,无法解围。 17-24句,写征人思妇:征人怀乡,思妇断肠。 25-28句,写结论: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人:将帅、士卒、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思考3】研读第一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汉家:指代唐朝。 ②烟尘:烽烟尘土,指代战争。 ③非常:不一般。 ④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意指格外器重优待。 ⑤摐:撞击。
⑥旌旆:军中各种旗帜。 ⑦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 (二)鉴赏诗句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此一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写出了什么? 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鉴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这两句通过炼字,交代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个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思考4】研读第二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②半死生:死一半,生一半。 ③腓:变黄,意即枯萎。 ④当:就是身受。 ⑤恒:常常。 (二)鉴赏诗句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杂风雨”天气恶劣。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的心境怎样? 营造了荒芜、衰败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 3.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思考5】研读第三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玉箸:玉做的筷子,形容女人流泪,泪如玉著。 ②飘飖: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③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 ④苍茫:形容荒凉。 ⑤杀气:战争气氛。 ⑥刁斗:是古代军队煮饭的铜锅。 (二)鉴赏诗句 1.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①写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②边疆的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更何有!③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2.这一部分主要与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3.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 “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思考6】研读第四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纷纷:表示多。 ②死节从来岂顾勋:为报效国家而死,哪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功名奖励。 (二)鉴赏诗句 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2.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3.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 (1)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 作用:最后四句总结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壮啊!升华了全诗的主旨。 【思考7】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思考8】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②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 ③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四、品读课文,明晰主旨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 五、素材积累—高适名句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 5.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闻吹笛》 6.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 8.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9.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练习诵读本诗,体会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