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精讲人教试验版本周教学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1.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赞李白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素有诗仙之称,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2.解题:“吟”本指吟咏,即做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分析: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分析: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第一自然段: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千岩:重叠的山岩。万转:山路弯曲不断。不定:没有定向。分析:山花迷人。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殷:(yǐn)雷声,此处用作动词,作“震动”讲。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lì)颤抖,使动用法。惊:震惊,使动用法。层巅:重叠的山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丘峦:山峦。崩:倒塌。摧:断裂。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分析:别有洞天。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分析:天空降下仙人。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第二自然段:详写所游梦境。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此:指诗人梦游天姥的奇遇。分析:慨叹人生如梦。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君:指东鲁的朋友。且:将。青崖:青山。分析:要过神仙日子,去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开心颜: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分析:游名山胜境,其意在此。第三自然段:梦醒后的感想。译文: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当年谢灵运的往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迷峦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峰峦为之抖颤。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模拟试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内同步阅读1.下列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剡溪(shàn)渌水(lù)木屐(jī)天暝(míng)
B.山巅(diān)澹澹(dàn)石扉(fēi)訇然(hōng)C.云霓(ní)鸾鸟(luán)惊悸(jì)恍然(huǎng)D.嗟叹(júe)荡漾(yàng)著衣(zhù)战栗(lì)2.对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断。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C.云青青兮欲雨雨,下雨。虎鼓瑟兮鸾回车鼓,击鼓。D.恍惊起而长嗟嗟,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做事。3.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B.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译文: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还在,清水荡漾,猿声凄清。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译文:只有睡觉时的枕头和席子,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那些权贵们,我怎么能眉开颜笑?4.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头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云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天姥胜景,暗蕴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格调消沉、低下。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5.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二.相关练习1.下列字形、字序与原文都相同的一项是()A.迷花绮石忽已暝,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B.洞天石菲,訇然中开。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2.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B.诗歌的源头在《诗经》和《楚辞》,它们代表了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的风格。C.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两种风格的高峰。D.“楚辞”的用韵比《诗经》中的诗歌要宽松、自由得多,有散文诗化的倾向。3.读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天台、五岳、赤城作为天姥山的反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B.诗人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过渡。用“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C.作者以丰富异常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三.课外延伸阅读1.读下面这首诗,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①,玉碗盛来琥珀光②。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①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带金黄色。②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A.首句点出作客地点——兰陵,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让来自他乡的人一扫疲惫沮丧之情。B.第二句说用晶莹润泽的玉碗盛上浓郁芳香的兰陵美酒,让客人饮后不觉产生一种愉悦兴奋之情。C.三、四句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品尝美酒后马上意识到他乡之情,因而浓浓的思乡之情从心里涌起。D.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参考答案]
http://www.DearEDU.com一.1.D2.A3.C4.C5.D二.1.D2.A3.A三.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