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的文本层次分析、(一)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没有人会把月亮和自己的影子看作人来和它们一起饮酒,这就使得诗的语言难以用一般逻辑来加以解释。因为它是内指性的,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它所表达的重点已经不是客观实在的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人们内心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引起的体验,符合失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诗中诗人把明月和影子加以人性化,就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客观事物了。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在诗中“月”、“影”这些意象已经不是原来的实物了,而是已被诗人的心情所浸染,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诗人把它们当做朋友来共饮表达自己的失意与寂寞。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在诗中,诗人没有像他人一样,以写月亮的阴晴圆缺或是影子的孤独来表现自己的孤独与失意,而是以一种陌生的方式写自己与明月影子对饮共乐来表现自己的寂寞,虽然读者在一开始理解时会不易明白诗人的良苦用心,但通过仔细揣摩后会获得更加强烈的审美效果。(二)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诗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创造出来的产物,但还是客观物象曲折的反映,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内心孤独失意的情感,借助的是一系列的实物,如“明月”、“酒”、“影”,将主客观进行了巧妙地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诗中的月,影永远不可能是人,但诗人却将它们虚构和假定成人,更与他们共饮,虽然这是一种想象,一种假定,但融入诗人的内心情感后,诗人的孤独心境无人倾诉只能向月和影吐露的情境又显得真实合理,并更能表达诗人内心无奈与惆怅。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诗中诗人借表现自己失意孤独的痛苦之情向读者反映出了失意文人的无奈与苦痛,同时他又用与月影共乐的场景写自己想要豪放不羁、及时行乐但却饱受失意之苦的纠结心理,所以诗人的这种心理又不同于普通的失意文人,而是多了一份矛盾与挣扎等待与读者的共鸣。(三)文学意蕴层面这首诗包含了诗人最爱的两个意象,月和酒,二者皆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月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而就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更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味。诗人将这两个意象结合就明显地看出他生活的孤寂苦闷与无奈。在这郁郁不得志的人生中,他将情感寄予月酒中,更与月和影对酒当歌,来表达自己看似表面豪放不羁的行乐作风。虽然诗中诗人将自己与月影的共乐写得生动形象,但更烘托出了一种内心苦闷无人倾诉的悲惨境地,待到酒醉醒后现实又将变为现实,自己的苦痛却丝毫不减的无奈也可想而知,诗中虽然没有写到诗人内心的苦痛,但在仔细品味后,孤独失意到极点的失落感却能给读者极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