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周雄华科大附中初二(7)班20150109
《月下独酌》译文花丛中间摆放一壶美酒,自斟自酌没有亲友陪伴。明月既然不懂饮酒乐趣,影儿徒劳伴随在我身边!暂且与明月和影子结伴,乘着春宵良辰及时行乐。我唱歌时月亮游动徘徊,我起舞时影子摇摆零乱。清醒时候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便是各自分散。愿意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渺远的星河相见。
物理:对影成三人?
文学:对影成三人?孙绍振《李白赏析》:文学想象来自感知的变异,感情冲击了感觉,作家的观察掺进了情感,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月光照在大地上,有一个人在喝酒,月光把人的影子留在大地上,这是两个东西,不成其为文学想象,要成为文学想象就要发生变异……不仅月亮成了朋友,而且影子也成了朋友。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就得到充分的表现。
李白吗?独孤
《唐诗鉴赏辞典》P352: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周老师少年时代作品《干草魂》
《月下独酌》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笔下的“月”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P255: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他描绘得善解人意、可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此诗被编在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话题是“理想的印痕”,单元导读中说:“月下独酌”等诗歌反映了古人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本课“理解探究”部分提出: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P255:这首诗中,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P227: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唐才子传·李白》: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规范现代汉语给李白的死法增添一些传奇色彩。字数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