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兵车行》一、杜甫生平简介——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结识李白。《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十年困守,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凉,朝廷腐败,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春望》“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后来,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