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测验题姓名分数(注:本卷总分105分,其中1分为卷面整洁分)一、基础题:(18分)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xíng) 声啾啾(jiū) 边庭(tíng) B.车辚辚(lín) 生荆杞(qǐ) 戍边(shù) C.干云霄(gān) 生男恶(wù) 村落(luò) D.马萧萧(xiāo) 急索租(suǒ) 陇亩(lǒng)2.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杞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D.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3.括号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冲)云霄。 B.纵有健妇把(介词,将)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C.县官(天子、朝廷)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D.君不闻汉家山东(山东省,古称鲁)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4.解说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5.对诗文中的数量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准确反映数量。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准确反映数量。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数量。 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大致估计 6.对诗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对偶5
B.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对比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夸张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二、阅读《兵车行》,完成7—18题。(每题6分,共72分)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7.第一段开头的三句话,怎样诵读它们才能正确表达诗人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联系全诗,“点行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析“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怎样控诉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11.“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这一句放在描写战争给中原地区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之后,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二段“君不闻”之后和第三段“君不见”之前都是写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否重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三段“君不见”之后描写战场景象,作者怎样使之具有更广阔的内涵?答:。14.“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这两个角度是和。15 、在诗中,“走”是“跑”的意思。诗中哪些动词表现出“走”的动作?答:。16、诗中例举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这一事例是非常典型的。为什么说是“非常典型”的呢?请简答。答:。 17、“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答:。 18、“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5
答:。三、文学常识题:(15分)19、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与李白并称“”;其诗风格基本为“”,其〈兵车行〉是一首诗。 《兵车行》测验题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B 6.D生男恶:读è时在古文中有以下几种意思:1、心情恶劣,抑郁;2、恼怒;3、丑陋;4、坏,不好,恶劣;5、恶劣行为,不良行为;6、恶人,坏人;7、污秽;8、疾病;读wù时在古文中有以下几种意思:9、不喜欢,讨厌,憎恶;10、说人坏话,中伤;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中,“恶”是和“好”相对的,应该是第4条的情况,说的确知道生男孩不好,生女孩好。所以我认为应该读è。 7.第一句忌读成进行曲式,应该语气沉重地描述;第二句开始升调,以沉重的唱叹语气读出;第三句为本段高潮,以悲怆的语气泣诉。 8.一,写出戍边行役地域之广,或北或西;二是写出服役时间之漫长,从十五直到四十还不能回家。 9.古时男孩十五束发,诗中的孩子刚刚十五,还不会束发,就被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此情此景,令人心酸心碎,连里正也心中不忍,替他束发,更不用说孩子的父母怎样揪心地疼痛了。他被迫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戍边服役,白发归来,又被征到前线。诗人以这一个役夫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黩武政策给人民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灾难。5
10.在封建社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形成了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和心理;可是,由于繁重的兵役负担和边庭血流成河、白骨蔽野的惨境,使人们反而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反映了当时士兵大量死亡,人们丧夫失子而造成的心灵剧创。前一句的自我宽慰更衬托了后一句的哀叹至深。其实,生男既已埋没随百草,生女又何来比邻可嫁?即令嫁得比邻,不也同样要承受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哀痛?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就这样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无法避免难以承受的痛苦。 11.由于秦兵耐苦战,朝廷于是如躯鸡驱犬般大量征召,则关西之祸,又烈似山东二百州;役夫以长者(作者)所见而自己所闻的山东景象衬托自己所亲历而长者所不知的关西景象,而关西景象并不实写,只以朝廷在关西所征之兵多于山东诸州自然推想而出,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12.不重复。“君不闻”描写的是山东景象,而后者是役夫家乡关西景象:“君不闻”是从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而后者是从百姓的生活感受上叙述。 13.结尾描写青海战场,环境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又从现实延伸到历史,以历史推证现实,同时增加了批判的深广度。 14、15、视觉和听觉。牵、顿、拦、哭。16、从一个征人的人生遭遇可以看出“点行频”内涵本质,反映可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17、“武皇开边意未已”。18、答: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19、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风格基本为“沉郁顿挫”,其〈兵车行〉是一首乐府歌行体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