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自读指导C第+二M教8育]资K源网*
《兵车行》自读指导C第+二M教8育]资K源网*
《兵车行》自读指导 一、学法指导 《兵车行》属于歌行体,歌行体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本诗叙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频繁进攻失败后,为补充兵力而进行征兵的场面,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的现实,这是全诗的基调。学习《兵车行》,必须把握住这个基调,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诗人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和“穷年叹黎元”的赤诚情怀。 二、阅读导航 (一)整体感知 1、“君不闻”以下四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把视线从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千村万落,沃野千里,变成田园荒芜,满目凋敝。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见闻,联想到全国的景象,由一点推及到普遍,既扩大了诗的容量,又加深了表现的广度。 2、结尾写古战场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天怒人怨之意。“君不闻”与“君不见”相照应,这些都是“开边意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3、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 明确: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数词却是事物量的抽象,二者好像很难结合。可是《兵车行》中的几个数字用得非常自然贴切,融入了诗的意境。例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者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又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句话里的数词并非实指,是略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 (二)疑点探究 1、试分析“走”“牵”“顿”“拦”“哭”这些动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明确:一个家庭的支柱被抓走了,这不啻一个家庭的塌天大祸,剩下的老弱幼妇怎不奔走相送呢?亲人突然被抓兵,又急促出征,眷属们奔走呼号去作一刹那的生离死别,何等仓促悲愤。这几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给读者以触目惊心的感觉。 2、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本诗的警策句是哪句? 明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的主旨;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人民的勇气,应视为诗中警策。 3、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 明确: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女儿的话,纵然“犹得嫁比邻”,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心灵受伤之深,同时也有力地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政策的愤激和控诉。 三、能力生成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xíng)声啾(jiū)啾边庭(tíng) B、车辚(lín)辚生荆杞(qǐ)戍(shù)边 C、干(gān)云霄生男恶(wù)村落(luò) D、马萧(xiāo)萧急索(suǒ)租陇(lǒng)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B、耶娘妻子走相送 C、尘埃不见咸阳桥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3、对下列诗句用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弓箭各在腰──“弓箭”不专指弓箭,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武器。 B、尘埃不见咸阳桥──车马扬起的灰尘,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用了夸张的手法。 C、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原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 D、被驱不异犬与鸡──“犬与鸡”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役夫。 4、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但云行频”,“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句中,“汉家”是影射唐朝,“山东”即现在的山东省。 C、“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是说壮丁们无限期地超期服役。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句是说人民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而朝廷依旧逼索租税。 四、拓展练习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