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杜甫鄄城一中杨晓云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 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如翰林张(jì)、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唐玄宗 天宝五载(746年)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 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 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 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749年,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751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整体感知:1、送别场面2、征夫控诉3、悲惨生活天怒人怨“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
悲怆震撼的出征图震人心弦的送别图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 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1、重墨铺染:课文赏析
前文的凄惨场面 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 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 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 实。2、巧妙构思通过设问,引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 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
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 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3、善用口语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名句赏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唐·元稹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他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