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1、英雄末路之悲2、忠而被贬之愤3、壮志难酬之怅4、生不逢时之叹……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昌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古文运动
历史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赴潮州途中(蓝田县),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悲愤。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节奏:二二三式凄切、悲愤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zhāobiǎnbìShuāixiǔrǔzhàngwèi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品读诗歌,领会诗情学法参考:①可以从诗人的炼字之功去体会诗情。②可以从语气、语调等方面去感受。③可从以事传情、借景抒情等手法来领会。④可以从诗人的形象、人格方面来把握。
自由阅读:1、借助注释,翻译诗歌。2、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3、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4、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诗人在此想向我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初通诗意,整体感知早晨向皇帝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阴云遮蔽秦岭,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获罪之速“朝奏”“夕贬”“一封”“路八千”对比贬谪之远、之严厉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忠而遭贬的愤怒坚持真理的倔强诗人形象:老而弥坚刚正不阿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氛冷酷
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归路渺渺前途茫茫家何在马不前“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作用: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扣题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内容结构?吐露了凄凉、激愤之情.
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第三联“家何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收骨瘴江”,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感情沉郁,动人肺腑。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语极凄切:“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不衰飒:景“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情慷慨激昂刚正不阿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一封奏疏竟然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总结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被贬原因申述忠心即景抒情交代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