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1.作者名片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2.文题背景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于此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暗示了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地交代后事,“瘴江边”写出当地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同时写出作者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又写出自己意志坚定。绝不会因为贬官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诗歌中的渲染渲染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从而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技法,即“设色”。清人恽寿平云:“俗人论画,皆以论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暮色,加入炉,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可见运用此法似易实难。在画幅需要强调之处,便运用此法,浓墨重彩。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则指从正面着眼,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此诗通过对环境与诗人的动作的铺叙渲染,表现了诗人貌似闲逸、实则无聊的心境。全诗含蓄隽永,颇有深致。此外,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一言以蔽之,渲染作为对事物的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