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课堂导入“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徊惆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闲淡,或雕琢炼饰,或浅切平易,其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由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以元缜、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些诗人,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一首贬谪诗。二、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五、教学指导1、作者介绍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
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2、背景知识补充:六、文本研读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2、整体感知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七、小组讨论交流(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明确:“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明确: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八、课堂小结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九、作业布置: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