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与诸子登岘山》——怀古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登临岘山缅怀羊公悲叹怀才不遇
以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为题材,借此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从而抒发情怀抱负、讽刺时事的诗歌。“吊古伤今”、“怀古感今”怀古诗: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消失。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诗歌大意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山川依旧枕着长江没有变化。从今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细读诗文,找出“怀古”和“感今”的诗句,并于讨论后试着说说东吴在面对战争时最初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首联颔联怀古感今颈联尾联精神支柱:王气天然险阻:长江坚固防御:铁锁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背景链接:
首联颔联怀古感今颈联尾联精神支柱:王气天然险阻:长江坚固防御:铁锁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而是……人世沧桑、借古警今、以史为鉴。背景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之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鉴赏方法指要: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后论诗。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旨。
怀古诗的主题: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1、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怀古咏史,别有寓意①或是借古讽今,劝诫世人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怀古咏史,别有寓意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怀古诗的主题:1、感慨身世,关照自我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3、怀古咏史,别有寓意①或是借古讽今,劝诫世人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