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 [摘要]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思想主题感伤情调朦胧美 中图分类号:TM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11-01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无题》(相见时难);
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无题》(待得郎来);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 所谓“无题”,大多是无理而妙。从古至今,很多学者对这组无题诗都做了分析,然而其意象组合混混沌沌,主观性较强。这与一般诗人不同。比如“蓬山”、“彩凤”、“瑶台”、“青鸟”,这些都不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的事物。它们或许本源在外部世界,但是到了李商隐的内心深处却被升华了,从而被重新上色描摹,构成了新的意象,复杂多变,为其他人所不及。 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之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李商隐政治上的坎坷,家庭的不幸,人生的悲苦,为无题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他的无题诗,也用精巧的比喻,缠绵的意象,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h寄托,以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
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白日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一个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如《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起联写昨夜,次联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末联则再回到自身。结构安排上虽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实指,主题呈现多义。 李商隐诗一个喜欢用典的诗人,相传李商隐作诗文,“多简约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李商隐有少量诗歌的确因为太多的典故使得诗歌过于晦涩,令人无法理解,但是从总体而言,他的大部分诗却正因为其创造性的用典使得诗歌显得更有意味,更含蓄,更典雅从而形成了自己含蓄,婉约的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诗用典的特点诗化实为虚。他的诗淡化了甚至搬开了典故原有的内容和情节,典故本来的意义并不是作者想在诗中表达的意义,只是采用典故的内容和情节所带来的气氛,情趣和意味,以及所具有的情调和韵致,目的是渲染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有些作者在谈到李商隐诗这一特点时,常提到诗和典故在情感上的类同性:“
后世诗人在相似的时空环境人生际遇中,体验到同样的情感震动时,由于类比联想的作用,自然会使这类典故,以表现这种异代美感共鸣,这是一种意境和美感再现的典故。”这种感受也许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在人生中都会体验到的,古人体验到了,留下了故事,凝聚为典故,今人体验到了,想到了典故,这是古今人心灵的共鸣,于是典故便被用在诗中。”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一种难以让人把握的情结。以往许多论者,或说李诗追悔爱情,或说感慨身世,系有感而发。可以说他溶解的太多,遭逢经历孕育了他复杂的体验;也可以说他什么也没有,因为生活的溪流已然合流,难分泾渭,一种心情,有时你无法说它确切来自何方,如“锦瑟”一诗,只是惘然尔,“惘然”如山水诗中的山水,成了作者吟咏的中心。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以“无题”名诗是李商隐的一大创造。据说以“无题”命名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诗中所写的男女情爱,在那个时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隐一生中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对朋党倾扎深深忧惧,故凡有政治感触,多拖以男女情事,为避嫌疑,干脆题为“无题”。
李商隐对于生命的关注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际遇之上的。他的感悟力,他的洞察力,势必开掘其内心的对美追求的渴望。对于真善美的期待,对于灵动生命的依恋,李商隐的执着赢得的只是无常的流转,好景的成空,面对这一切,“悲剧性的毁灭在诗人的心湖中留下了永久的震撼,并积淀在他的意识深层,和种种无常的体验一起,加重了诗人的悲剧性气质深化了无常感的现实人生内涵。诗人在诗歌中反复咏叹的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展现了花谢枝残,香消玉损的惨烈火图景:“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二首》),“露花终裒湿,风蝶强娇饶”(《无题二首》),在这里,时而小径低徊,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扼腕喟叹,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学茫,忧叹得致到了淋漓的抒发。人生的呤咏,爱情的感伤,痛苦的超越,浓缩了无题诗的意蕴。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使他通晓命运难宰的道理。无助无力的世人,受无常的左右,为世情所困扰,而对一切世俗的东西,只能也只能感叹自我的弱小可欺与无能为力。
李商隐的无题诗对于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以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李商隐是首创,在诗歌中成为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着力于感情心态的把握和深远意象的构造,堪称是中国古代朦胧诗最杰出的代表。另外,诗中所运用的语言精美绝丽,韵味深长,在诗歌语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视觉和细腻的情感方式,展开了多层次的艺术创造,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洪张峰屹.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葛兆光戴燕.晚唐风韵[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