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
爱情—诗歌永恒的主题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自《诗经》以来,杰出的爱情诗数不胜数,有热烈大胆的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也有委婉含蓄的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脍炙人口而又充满朦胧感的爱情诗都来自同一个诗人李商隐
第一模块:走近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xī,同“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此后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深于用典,哀怨的基调和迷离的意境是李商隠诗歌突出的特点。为朦胧诗鼻祖,对后世诗歌影响极深远。
写作缘由本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诗人与所爱的一位贵族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开始那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二模块走进诗境(一)听读,朗读,初通诗意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思考:哪联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爱情”?
第二模块(二)参照注释翻译,了解诗意参考昨天夜晚星光闪闪,轻风习习,我和意中人相会在雕饰华美的小楼之西、桂香弥漫的厅堂之东。如今尽管自己身上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翼,得以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相通。在春意融融的酒宴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的游戏,又分组射覆来助兴,红色的蜡烛映射着耀眼的光芒。我感叹自己听到报晓的鼓声就不得不到衙门上班,天天走马秘书省,就像被风吹得不断在在空中飞旋的蓬草,漂泊不定。
第二模块(三)研讨解析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写对昨夜与恋人相会的追忆。两个“昨夜”反复使用表达何种感情?星辰、风、画楼、桂堂良辰美景,刻骨铭心的幸福时光昨夜:只留下美好的回忆令人惆怅。昨夜此联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只描写一种温馨旖旎(yǐnǐ)而有暗示性的意境,收到了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情感上和艺术上有何特点?身无飞翼突出身受阻隔心有灵犀有默契、心心相印内容: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小结:“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比喻贴切,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有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心心相印的自我安慰)比喻新奇痛苦甜蜜手法情感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宴会游戏:热闹春酒暖、蜡灯红环境气氛欢乐甜蜜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因为有她在座,酒宴变得无比美好。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无法飞至,只能苦思,十分凄清、寂寞。探讨: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好?为什么?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问题研讨1:“应官”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态?2、“嗟”和“蓬”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1、“应官”也就是到衙门上班,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2、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此联抒发无限惆怅、痛苦之情。
第三模块:整体把握(一)本诗主旨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身不由己、只能以心守望的痛苦。李商隐成功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古代诗人一种常见的爱情模式——受压抑的、无法实现的、给当事人留下痛苦回忆的爱情。封建社会的礼教造就的这种受压抑的爱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描写最多的“爱情母题”。可以说,真正的浪漫的爱情在李商隐的笔下只是一种先是欢乐,后是痛苦的爱情。
(二)艺术特点分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的次序,虚实结合,本课即如此,请仔细体会。讨论:1、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这首诗中,各联的虚实情况如何?讨论
——首联直写回忆昨夜(虚),暗含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实),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回忆昨晚宴会的热闹(虚),反衬自己的寂寞悲伤;——尾联又回到自己的处境(实)。全诗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富有想象张力,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是古代的爱情朦胧诗。
第四模块:拓展提升1、各抒己见:当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与诗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心心相印”相比,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退步?2、研究性学习课题(课后收集)①李商隐的爱情朦胧诗之特点。②比较李商隐与舒婷的爱情朦胧诗之异同。刘人云设计2007、11
比较阅读:比较李商隐与舒婷的爱情朦胧诗之异同舒婷致橡树《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舒婷致橡树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对舒婷朦胧诗的理解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把握了这一点,舒婷的朦胧诗是不难解读的。《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第五模块巩固提升(课后背诵)1、拓展背诵李商隐情诗名句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对比阅读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暗示语多,且虚实相生,形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第六模块借鉴创新(课后完成)学习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段回忆亲人或同学的文字,要求虚实结合。(“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集体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