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常识·速览]花间鼻祖——温庭筠温庭筠(?-866),唐末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屡试进士不第,长期被压抑,终生不得志。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不及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绮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浓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现存词六十余首。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温庭筠本来是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时,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此诗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路经商山时所作。诗人形象鲜明地勾画了山村早晨的景色,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愁思。[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这是一首羁旅乡愁诗。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中间两联写景,抒发了早行之辛苦。尾联写思乡,较含蓄。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伴着叮当作响的车马铃声,诗人离家远行。晓月的余光笼罩着客店,早春的寒霜覆盖了板桥,荒山野路上枯黄的槲叶遍地,驿墙的旁边淡白色的枳花已在开放。这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忆起梦绕魂牵的故乡?[文本·精析]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写表现“早行”的“早”字? 【答案】 (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2)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梦(醒)”。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它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答案】 (1)纯用名词组合成句。(2)表现了早行辛苦。(3)因为是写早行,诗人选取了早晨最有代表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不用名词以外的任何词。这两句诗,如果分成最小的单位,就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名词,再组合成“定语加中心词”的词组。但是作定语的名词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如“鸡声”,可以唤起鸡引颈长鸣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均可唤起视觉形象,加上“月”和“霜”的环境衬托,构成了“音韵铿锵,意象俱足”的诗美境界。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诗句何处景色特点作用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旅途景色荒山凄凉两相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情凫雁满回塘梦中故乡回塘水暖(思考时注意:“枳花明驿墙”指残月把花影映在驿站墙上,此景衬托荒山早行之苦,不是乐景;还要注意“悲故乡”是情语,点明全诗旨趣,据此可知“杜陵梦”含意。)素材一 古代有太多太多的文人生不逢时,他们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无情地打碎。治国平天下、经世济民的宏伟志愿只能出现在自己的诗文中。可是,他们不会因此消沉,更不会报复社会,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什么功名与利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梦。于是,他们依然努力,依然牵系国家。他们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们坚守着昂扬的骨气,他们护卫着自己的理想。他们的诗文也许充满着伤感,字里行间也许潜藏着不满,可是他们用自己的胸襟与气节捍卫了尊严;他们也许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他们的诗文与他们的精神长在。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高昂着自己高贵的头颅,行走在天地之间,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情、用他们的笔,在宇宙间树立起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应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理想”“尊严”“勇气”“骨气”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二 李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后孤儿寡母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形同逃荒者。或许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羸瘦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忍执着的追求精神。【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家境与性格”“家境与心态”“知识与命运”“顽强面对生活”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时世、家世、身世等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禀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素材三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心态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平等”“同情”“真诚”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家世促成的易于感伤的李商隐,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富有同情心,常用一颗真诚的心审视天下弱者。素材四 读杜诗和温词,总是让人发现古典文学发展中一个极其普遍的事实:许多家境富裕的贵家子弟,年少时希望凭借祖辈遗留的财富和名誉,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之后就把心灵之舟驶入文学这条河
流,人生的困顿和晚景的凄凉总要在文学之路上刻下深深的烙印,留下醒世名篇,让后人为之伤怀和叹惋。李白就是这样,年轻时家境富裕,“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散金三十万”,到四十岁才入长安,步龙辇,戏权贵,没有觅得封侯赏爵,最终病故他乡,令人扼腕叹伤。杜甫也是这样!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言“诗是吾家事”,因厌倦“朝扣富儿门,暮随轻马尘”的卑下生活,毅然离开官场,把诗歌作为毕生的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遂成格律诗的鼻祖。【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得与失”“历史与文学”“文学的沃土”“不平则鸣”“品格追求”“人生抉择”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优厚生活环境培养起来的高贵品格没能使他们成为游戏官场的高手,而最终使他们有着不同凡俗的品格追求和人生抉择,也使得人生道路坎坷磨难起来。历史和文学就这样不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在二律悖反的人生定律中孕育和催生出那些绚烂华章!杜牧是这样,温庭筠是这样,李白、杜甫亦是这样!素材五 经常被用作作文素材的李商隐的名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奉献”“坚贞”“忠诚”“鞠躬尽瘁”“无私”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继承与创新”“开拓”“超越”“朝气”“后生可畏”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思念”“思乡”等相关的作文中。(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默契”“契合”“沟通”“心灵相通”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应用角度】 此诗句可用于“追忆情缘”“追忆年华”“悲欢离合的无奈”“瞬间错过的感伤”“没有结果的怅惘”“美在距离(时间距离)”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晓镜但愁云鬓改 云鬓:美发如云B.猜意雏竟未休猜意:猜想C.残星几点雁横塞横塞:越过关塞D.凫雁满回塘回塘:回到池塘【解析】 D项,“回塘”应为“曲折回环的池塘”。【答案】 D2.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改写为十二字或十四字的对联。 【答案】 (示例)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微霜。鸡声茅店映残月,人迹板桥落微霜。3.阅读下面有关“炼字与炼意”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1)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几点”原为“一树”,这样改的好处是: (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雨晴》,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这样改的原因应是:
【答案】 (1)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再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事实,也使全诗生机盎然,韵味平添。(2)王安石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4.文学常识填空。(1)李商隐,________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一生郁郁不得志。有《李义山诗集》,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杜牧,字________,唐代诗人,与________并称“小李杜”。作品集有________。(3)温庭筠,字飞卿,太原人。诗与________齐名,人称“温李”;词与________齐名,人称“温韦”。【答案】 (1)唐 《无题》 《贾生》或(《夜雨寄北》) 《锦瑟》(2)牧之 李商隐 《樊川文集》(3)李商隐 韦庄5.名句默写。(1)晚唐诗感时伤怀,风格多样,个性鲜明,散发出秋花的晚香。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不用登临恨落晖”;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作者或登楼远眺,或登高怀古,其感情基调给人以“落日余晖”之感。(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李商隐的《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都通过“月”烘托自己的情感。【答案】 (1)东风无力百花残 但将酩酊酬佳节 长笛一声人倚楼(2)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十四桥明月夜 鸡声茅店月二、诗词鉴赏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解析】 本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由两首诗的题目中的“未展”“未开”和两首诗中共同出现的“芳心”这个词可以得出答案。【答案】 还未展开 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首先要回答出两首诗歌所运用的手法,在这两首诗中,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其次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要和诗歌的主旨联系起来。【答案】 第一首巧妙地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做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查对形象的鉴赏,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1)“马不肥”“债多”“风透卧衣”等词语可见其贫穷,这正表现了他的为官清廉。(2)“边雪藏行径”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答案】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8.(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残春旅舍
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对即可)(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情景。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甚,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意思答对即可)三、语言表达9.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扬州二十四桥联) 【答案】 修改后的下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10.试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一个戏剧小品,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换用标点。清 明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改写: 【解析】 改成戏剧小品要符合其文体的结构特点,需要有舞台背景、角色、动作、对白等。【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1.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及表头的提示信息——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然后分析比较表格之间数据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看到城乡居民间横向的数字变化,还要看到城乡居民间纵向的数字变化。【答案】 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