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李璟1/19/2022
作者小传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1/19/2022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1/19/2022
3.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怀念远人、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1/19/2022
3.“多少泪珠无限恨”,你从词中看出词中主人公的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明确: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愁绪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惟悴不堪,不忍卒看。细雨绵绵,如愁思不断;怀念远人,感慨人生聚少离多——征夫远在边塞,有家归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1/19/2022
2.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的愁恨。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1/19/2022
1.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shěn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1/19/2022
这首词可以抓哪些词句?可以理出词有怎样的基本内容?有怎样的色调?有怎样的基本情感?可以抓“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憔悴”“不堪看”色调:衰败凄清凋残基本情感: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的愁恨。1/19/2022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分析上片情与景的关系,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勾起了无限愁绪。意象荷花(凋残)秋风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1/19/2022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倍受王安石赏识。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考虑)内容上情景交融“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词,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1/19/2022
手法上虚实结合,以梦境写思念,讲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出相思之苦。“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怀念远人、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1/19/2022
主旨这首词写一位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封建时代夫妻分别带给妇女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词人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以及孤独寂寞、离别相思之苦。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作者的家园之痛。1/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