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李煜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他苟安于江南一隅,生活上则穷奢极欲。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作者简介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后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宫廷生活,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如《长相思》,《浣溪沙》等。
《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夜长人奈何。《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己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反映亡国之痛,凄凉悲壮,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相见欢》,《虞美人》,《蝶恋花》,《破阵子》,《浪淘沙》等,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有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余怀《玉琴斋词·序》: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明确节奏1、诗2、词律诗绝句五言(2∕3)七言(2∕2∕3或4∕3)根据意思划分停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要求:1,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2,理解词内容。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古诗翻译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呈现出词人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孤寂凄凉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3)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气氛。
1、上片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2、描写词人孤独身影的句子。3、词中写景简练有序:一句是写仰视之景,一句是写俯视之景。上片内容理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西楼夜晚秋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所描写的画面:诗人站在楼上,向庭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冷清的环境啊。“锁”字的理解:被锁着的非清秋,是人也,是李煜。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
诗人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的难以解决。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现在含义是?
补充其他写愁的诗句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沈际飞在《草堂 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如何理解“一般滋味”的妙处?“别是一般滋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受?
如何理解“一般滋味”?此刻诗人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此句道出了离愁的讲不出又理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心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别是一般滋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受?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亡国哀思,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凄婉的。小结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其二)李煜请您欣赏
1、作者,国主,字,世称。本篇是时作的,借以表达。其感情基调是。2、描写词人孤独身影的句子。3、词中写景简练有序:一句是写仰视之景,一句是写俯视之景。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俯视之景所表现的画面。.4、“锁”用的怎样传神巧妙?5、“剪不断,理还乱”是用比喻,这一比喻有何好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6、这是一首抒写的词,从入手,形象地表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7、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课堂练习
浣溪沙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晏殊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作者简介:
赏析词的上阕一般写?下阕一般写?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新旧富贵闲适的生活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就眼前之景来书写情怀上阕以词景对比,即新与旧的对比,词人因今追昔,借景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怀。那么词人会在“夕阳”之下想些什么呢?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对去年一次次欢聚的回忆,想到时光的流逝,但愿美好的希望重现。
赏析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去来悼惜的情感对时光流逝的伤感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下阕以词情对比,即去与来对比,增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一个“独”道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独一个“独”字道出了作者(孤寂之深,伤感之重)的心情。
赏析词中抒发伤别怀旧之情的句子是:,。试着对上述句子加以赏析:句子赏析〓修辞+内容+感情(哲理)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这两句话运用对偶,景中寓情,感叹时光流逝,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委婉含蓄的写出伤别怀旧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总结1、词中写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2、词的上片;词的下片。3、这是一首之作,追忆,反衬。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孤寂惆怅,忧郁愁闷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伤春怀旧别后的哀愁昔日的欢聚
文中的对比手法及作用上片中的“新词”与“旧景”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思。下片中“去”与“来”的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课堂练习1、词中写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2、词的上片;词的下片。3、这是一首之作,追忆,反衬。4、文中的对比手法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