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导学案文题解读一、词人名片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徐州人。在位15年,尊崇宋朝,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只求苟安。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据说他在生日(七日七日)于寓中作乐,又作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人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6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二、诗词故事诗僧劝谏李后主和尚谦光很有才华,李后主很赏识他。谦光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和尚,他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敏锐地感觉到宋军即将大举进攻南唐,但看到国政日渐崩溃,心里不是滋味。一次,李后主召集大臣们赏花。谦光一看机会来了,要求将自己的诗献给李后主。诗是这样的: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鬓从今日见,花似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晓风。何须对零乱,然后始知空。在诗中,谦光以“花”的朝不保夕、好景不长来暗示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他希望李后主能够早日奋发自强,不要在“花”零落后才去感慨好景不在。但是,诗僧的一片苦心并没有被李后主明晓。三、文题背景《乌夜啼》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的这首词,从词意来看,可能作于他降宋以后。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词人以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笔,描绘了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借林花横遭风雨摧残匆匆而谢,喻时光易逝、韶华难再,抒写了一种美好事物转瞬即逝、无法追回的叹恨,令人千载之后读之,亦难以释怀。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林花/谢了/春,太/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 此词仅36字,凡五韵,不可一气读下,必须在每韵处作一小顿挫,则调情得而词情见。下片三短句一气读,末长句须慢读。另外,亦可以重读某些词语,如“太匆匆”、“无奈”等。前人曰:“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同时,注意词中两处感叹句和一处疑问句的感情。二、悟读,诗情画境因为李煜的词中有了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宋太宗被彻底激怒,派人送去了鸩酒。不知他在喝这杯酒时,可否知道,这杯中一半是酒,一半是致命的毒药。月光下,略微发白的酒在琥珀色的杯中流转。借着月光的皎洁,杯中酒色大盛。我们知道的是,李煜仰起头,将酒一饮而尽。一代风流潇洒的帝王,天纵奇才的词人,就这样归为沉寂了。柳三变有晓风残月,秦少游有无边丝雨,欧阳永叔有乱红,李易安有黄花,可它们全部加起来,也不及李后主的一江春水苦涩。李煜是一个驿站,他容许忧郁的中国人在那里歇息,和他一起低声吟唱……三、品读,鉴赏评析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案 (1)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2)“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2.这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答案 这首伤别之词,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3.“胭脂泪,相留醉”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与“林花”为何能“(流)泪”、“相留醉”?答案 (1)醉,指留恋雨中落红,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2)作者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林花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指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所侵欺,状如胭脂,即所谓“胭脂泪”。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了。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1)词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上下两片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答案 词人抒发了国破家亡、身陷囹圄的孤独、痛苦、悲凉和无尽的悔恨与惆怅。全篇上片写景,情景交融;下片则直抒胸臆。(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答案 如“寂寞”两字,梧桐(或梧桐深院)本无所谓“寂寞”,但因作者内心无限的孤独寂寞,所以词人眼中的梧桐(或梧桐深院)也变得寂寞了。(再如分析“锁”、“残月”等,只要紧扣“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