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
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主要有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本专题的前言关于柳永词有这样一段话:“柳永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自读《八声甘州》圈出领字:上片“对”、“渐”、“是处”、“惟有”;下片“不忍”、“叹”、“想”、“争知”。
一字领1、领单句:例如,柳永的《木兰花慢》上片第九句“骤雕鞍绀幰(xian车的帷幔)出郊垌。”下片的第十句“信金罍(lei一种酒器形状像壶)罄竭玉山倾。”2、领两句:如姜夔《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上片结尾两句:“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下片结尾两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3、领三句:例如:柳永《木兰花慢。坼桐花烂漫》,上片第四句至第六句:“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下片第五至第七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4,领四句。例如: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上片四句至七句,“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下片的三句至七句:“幸眼眀身健,茶甘饭软,非唯我老,更有人贫。”5,领五句。例如柳永的《曲玉管。陇首云飞》:“悔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二字领1,领单句:例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实乃千古名句,领单句的典范。2,领两句:例如大才子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下片第七句八句:“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该词第七句以两平声字领六言两对句。3,领三句。例如,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4,领四句:例如,柳永的《八六子。如花貌》:“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读,空遣时传音耗。”
三字领1,领单句。例如,晁补之的《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中的句子“最好是,一川夜月流光渚。”2,领两句。例如,张炎的《渡江云。山阴久客》:“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3,领三句。例如,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下片第四至六句:“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4,领四句。例如,赵文《莺啼序。春晚》:“君不见、青楼朱阁,舞女歌童,零落山丘,便房幽户。”
词的上片写景: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江山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解说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解说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雨—潇潇秋—清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日)照—残红翠—衰减物华—休长江水—无语画面?描绘了一副秋风萧瑟,花木凋零,落日残照,江水东流的雨后秋景图。意境壮阔又萧条,苍茫又凄寂。1.上阕写的是登危楼所见之景。诗人写了哪些景?(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赏析词作
有人说上片“一番洗清秋”中“洗”用得非常好。你同不同意?为什么?“洗”有冲刷的意思。秋天本已萧瑟,再经雨水的“洗”,就更加空旷清冷,突出了雨的大,照应“潇潇暮雨”,让人产生凄凉之感,为后文的抒情做好铺垫。一贫如洗洗练洁净如洗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认为“不减唐人高处”,请谈谈你的理解.翻译:渐渐的,秋日的寒风凄凉不堪,满目的江山寂寞萧条,一片残阳正照在我登临的高楼上.“唐人高处”首先在于“兴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次在于情景交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第三在于视野的博大和气势的磅礴春江潮水连海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登楼时对故乡、对佳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临远”?登高所见之景触目伤心。登高望远,触思乡之情。登高望远,叹羁旅萍踪,深感宦海浮沉。想佳人,怜佳人。在课本中再找出2-3首登临诗词。
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李璟《浣溪沙》)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楼高不见章台路。(欧阳修《蝶恋花》)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古人“登高倚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登高——望远——抒怀(怀乡思人发感慨)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变化的?词人在思念佳人佳人“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远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4.用了对写的手法,要说自己的思念,却说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运用想象,抒情浓烈而深挚,绵绵不绝。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有人又谓之“主客移位”。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古诗对写举例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运用想象,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想象),从对面生情(对写),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这当然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但诗人不写自身而写对方,这就既开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诗作含蓄曲折,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①作者要写自己“思家”,却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想象1分,对写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1分)
齐读总结:这首词写的是暮秋时节词人登高临远时的所见、所思、所想。抒发的是羁旅之愁,漂泊之恨。是一首怀乡思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