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声甘州——柳永一、学习要求1.了解柳永生平经历及其词创作的基本特点。2.理解全词所抒发的词人的情感。3.通过诵读加深对本词语言特点的体会,感受作者融情于字的表达手法。
二、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本词,读准字音。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理解本词内容,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心情。3.仔细研读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1.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衰败、凄清。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2.词里有时要用一个领字,领字所起的作用是在语意转折处总领下文若干句子,便于铺叙。请找找全文有哪些领字。“对”“渐”“望”“叹”“想”等。“是处”“惟有”等也在转折处起到衔接作用。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赏析“洗”字。(1)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2)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5.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1)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2)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3)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6.总结上下两阙的内容。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下片抒情,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
7.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这首词没有题目?如果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思乡
(二)巩固练习1.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宛约派的一项是:()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2.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AC
3.上阕写景的顺序是()A.由高到低由近及远B.由高到低由远及近C.由低到到由近及远D.由低到高由远及近B4.下列不属于诗人“不忍登高”原因的一项是()A.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B.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C.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D.高处不胜寒D
5.“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描写了哪些意象?交代了哪些内容?渲染了什么氛围?6.下阕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谈谈你的理由。“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暮雨、江天、秋,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凄冷
(三)归纳总结主旨:描写了羁旅行役之苦,抒发了词人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阙寓情于景,下阙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写作特点:1.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2.采用细腻的白描,委婉地抒情。3.为对方设想的写法,虚实结合,富于曲折变化。4.语言质朴,纯朴流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