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4月课题《八声甘州》总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主备人韩辉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语言,领会诗词含蓄的感情。2、赏析词写景抒情的艺术技巧。一、测标1、背诵《雨霖铃》并让学生适当介绍柳永。二、达标(一)导入(略)(二)知识链接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乐章集》。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三)鉴赏评价1、(整体感知)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词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愁”2、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用原词回答)用它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概括)?雨—潇潇秋—清霜风—凄惨关河—冷落3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4月(日)照—残红翠—衰减物华—休长江水—无语残秋雨景图3、“一番洗清秋”赏析“洗”字妙在何处。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4、苏轼对柳永这首词中的“渐霜风渐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这几句有什么妙处?明确: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5、下片中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6、下片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三、固标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3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4月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1、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