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赏析艺术技巧——基于极课大数据的复习课中华中学刘赢
单选题: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班级平均分20)题号原得分率现得分率141.7%79.5%242.7%75.0%37.1%27.3%431.2%63.6%544.7%81.8%650.6%72.7%723.8%63.6%826.8%63.6%924.3%75.0%1040.0%61.4%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细学梅花落晚风,忽翻柳絮下春空。(7人)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5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10.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人)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2人)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人)
4.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3分)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8人)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8人)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高频错误纠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3人)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6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2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8人)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0人)
试一试(一):判断修辞手法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简答题:立足文本精细组织答案(班级平均分11)题号原得分率现得分率1151.2%59.1%1227.4%53.4%1354.4%56.4%1435.5%53.0%
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11.作者是如何使用拟人手法抒发亡国之恨的?(3分)班级作答情况:【0-2分】36人【3分】8人(张涵、陈蕾、薛宇馨、庞文心、王可欣、薛宇馨、赵怡霖、周雨凡)典型答案:1、绮窗“愁”对秋空2、翠华“一去”寂无踪3、烟月“不知”人事改4、清露“泣”香红
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1、在作者的笔下,荒苑中的一扇扇“绮窗”,因人去楼空而感到寂寞,愁对秋空(1分);2、野塘中的一朵朵“藕花”,因暗伤亡国竟相向而泣,泪湿香红(1分)。3、作者更为“烟月”仍照深宫,而责怪她的懵懂(1分)。这样,“绮窗”、“藕花”、“烟月”都和人一样成为历史沧桑的目击者,而“暗伤亡国”的“藕花”,更成为作者感情的化身。
12.本文是如何使用衬托手法的?使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班级作答情况:【0-2分】20人【3-4分】16人【5-6分】8人(李裕琛、姜晟、姜宇昕、蒋睿珈、沈晓斐、周雨凡、庞俊、宋家玮)典型答案:1、以乐景衬哀情,写烟月依旧,衬托诗人亡国的苦闷;2、以古衬今,借古讽今,写玉楼歌吹,表现诗人对统治者贪图享受的不满。3、以颜色衬托,写楼阁的艳丽,衬托出统治阶级生活的奢侈。
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一定要有主次。)衬托,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反衬。)古诗中常见的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对比反衬(今昔对比)侧面衬托
1、以“金锁”、“绮窗”、“翠华”、“玉楼”、“歌吹”、“香红”等字样来暗示当年的繁华,使荒凉中闪现着繁华的余晖。2、写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就使这一荒凉景象显得更加可悲。3、这也使今昔之慨与兴亡之感浮现纸上。
试一试(二):赏析艺术手法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2、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拓展练习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临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2、这首诗联想丰富,请就此作赏析。(5分)
远景【德】荷尔德林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深度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