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创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参考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传染病学主讲人:
本节重难点:一、白色念珠菌、型隐球菌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病特征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六、预防: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原体:念珠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6pm,革兰阳性,发芽繁殖,又称芽生孢子。菌体能发育伸长成假菌丝,少数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丝。在血琼脂及沙氏琼脂上生长良好,适宜温度25-37度。1.病原学新型隐球菌病病原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及脑膜、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器官和部位。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一个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也可引起隐球菌病。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白色念珠菌:念珠菌病患者、带荫者以及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等均为传染源。新型隐球菌病:从鸽粪、水果和土壤中可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也可从健康人的皮肤、黏脱和粪便屮分离出来。2.2传播途径白色念珠菌:(1)内源性(2)外源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新型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
2.3人群易感性白色念珠菌:好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新型隐球菌病:一些正常人体内存在新型隐球菌感染或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易感染和发病,滋病患者对新型隐球菌的易感性增加。2.4流行特征新型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呈高度散发。靑壮年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3:1,没有明显的种族和职业发病倾向。
3.临床表现白色念珠菌3.1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下、会阴部、肛门周围,自觉瘙痒,表现为界限淸晰的皮肤红斑及糜烂,周围敗在丘疹、水疱和脓疱,呈卫星状分布。3.2黏膜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浅表性念珠菌病。包括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鹅口疮)、念珠菌性口角炎、急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等。鹅口疮最为常见,
新型隐球菌病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3.3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以新型隐球繭脑膜炎最常见。患者起病缓慢,病初症状不明显,常有头痛,可位于前额、双侧颞部、枕后或眼眶后,多为胀痛或钝痛,呈间歇性。伴低热或不发热。3.4肺新型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肺进入人体,但是,肺新型隐球菌病所占的比例少于15%,远比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少见。
4.诊断4.1流行病学特点4.2临床症状及体征4.3实验室依据
5.治疗5.1对症治疗5.2病原治疗
6.预防6.1控制传染源6.2切断传播途径6.3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