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
背景知识词曲内容课后练习
词牌介绍作者简介
词牌介绍《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选自《漱玉集》。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33字。双调66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律: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李清照,苏轼,秦观,李存勖,严蕊,冯延巳,纳兰性德,毛泽东等都写过此词牌的诗文。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课文内容课文释义全文赏析拓展练习课堂练习课文内容课文释义全文赏析拓展练习课堂练习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__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疏:稀落。骤:迅猛。不消残酒:残存的醉意还没有完全消除。卷帘人:正在卷起帘幔的侍女。绿肥红瘦:指海棠经过雨后枝叶繁盛,花瓣凋谢。译文:昨夜雨点疏少风势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觉却也消不了残留的醉意。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鲜嫩。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全文赏析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
选评: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李清照此词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又,宋人爱海棠,陆游曾有“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花时遍游诸家园》)等句。李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清黄苏《蓼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拓展练习这些词都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如梦令》——苏轼你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如梦令》——纳兰性德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如梦令》——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课堂练习1.“绿肥红瘦”一直为人称道,说说究竟好在何处?(答案)2.词人为什么不自己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答案)3.“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字有和内涵?(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1.“绿肥红瘦”一直为人称道,说说究竟好在何处?“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的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树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是在令人叹为观止。
2.词人为什么不自己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见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花落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3.“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字有和内涵?“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的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不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的带出了结尾两句。以卷帘人对花事之淡漠对比反衬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于答,含多层曲折。
课后练习比较这首词和韩偓《懒起》,为什么李词比韩诗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懒起___唐韩偓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暑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增加了情节,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有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的摇曳多姿。而韩偓的诗也写春雨后的海棠,也写词人对海棠的关切,虽然含蓄,却比不上李词的意趣横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