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貂蝉——最早的女间谍吕雉——最狠毒的女人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满江红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877-1907)生平简介
秋瑾的家庭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写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满江红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⑤烈:刚烈。⑥肝胆:指真诚的心。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者的心绪。“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景物描写,看到如此美景自然会引起人的万千思绪。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秋色明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夕,同时用来比喻作者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后一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上阙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因此词的上阙主要回顾了过去的生活,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封建社会想要冲破家庭的束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下阙中那句能表达出作者的刚烈,性格的坚决?语言简略却点出虽是女子却比男儿更刚正。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用以自比。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突然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莽红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志同道合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我冲破家庭束缚后有什么担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下阙赏析
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因此下阙主要写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下片:回顾过往生活对未来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复杂心情1.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激动。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残歌终破楚。2.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万丈豪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3.知音难觅的苦闷忧愁。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主旨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