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背景与主题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诗词赏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词人独自登楼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于是以夸张的形式道出了按捺不住的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诗词赏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去“三十功名尘与土”,绍兴四年(1134),岳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将“三十功名”喻为“尘与土”,体现了词人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瞻望前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了。这是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反映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上片小结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其父宋徽宗,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的急忙将皇位传给太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元靖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诘句,以加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带领军队,驾战车直捣敌人巢穴。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和“笑谈渴饮”都是岳飞的激愤之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达了对女真族统治集团蹂躏中原,涂炭生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强敌的决心。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他戎马一生,126仗全胜的战绩使他无愧于“常胜将军”这个称号,“精忠报国”的信念已经深深地长在了他的心中,他只有国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愧于国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