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想的教育,“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驰奔南宋。
辛弃疾智略超群,深谋远虑,当时就有人把他比作“隆中诸葛”。但是回归南宋以后,却受到了种种的猜忌和排挤。他给皇帝上奏《美芹十论》、给宰相虞允文进呈《九议》,具体阐述复国中兴大计,均不被腐朽的南宋政府所采用。他曾经三次被罢官。42岁的壮年,就被弹劾去职,居住在江西上饶农村10年。52岁被起用,3年后又遭到诬陷,被迫丢官,赋闲8年。一生中宝贵的近20年的光阴,就是在“闲居”中度过的。1207年9月,辛弃疾在铅山故居含恨赍志而殁,终年68岁。
辛弃疾词的特点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
分析上片,思考:1、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借景抒情楚天江水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远山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落日给人萧条、苍凉的感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辽远空阔苍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断鸿哀鸣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江天无边无际空寂苍凉山景满怀愁恨落日愁苦悲凉
3、上片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看拍会吴钩栏杆登临意想在沙场立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泄抑郁苦闷抑郁、苦闷急切、悲愤悲痛、愤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没有知己、壮志难酬的处境
分析下片,思考:1、词的上片写景写己,下片改写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乐于归隐不愿弃官归隐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许汜:谋取私利不屑去做刘备 :雄才大略仰慕英雄功业桓温 :叹时光流逝感慨时光流逝,忧惧国事飘摇,报国无门的悲哀与愤慨用典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用典
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下片: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小结: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著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