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心旷神怡的唐诗之旅;漫步宋朝,心驰神往的宋词之路。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作者简介
青玉案元夕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mò名家朗读古词今唱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笑语盈盈暗香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重点字词解释箫的美称精美的彩灯体态美好忽然稀疏、零落
品味语言,鉴赏意象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东风、灯火烟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意象特点花灯之多烟花之盛贵族之众舞灯之欢繁华热闹描写了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夸张、化用诗句比喻满形容词动、转、舞动词
盛妆的贵族女子那人人盛妆艳服,欢声笑语却在灯火阑珊处名贵头饰美好仪态情态动作反衬自甘淡泊、不同流俗景繁华、热闹
小结:上片:描写了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下片:具体描写了观赏元宵的贵族女子人群和“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质。
思考: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探究:提示: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明确: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但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这也是此词的主题所在。
畅所欲言:谈谈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因为如:我喜欢“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们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精美的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自己的意中人。
诗词赏析要点:1.紧扣意象2.体味语言关键词:动词、形容词3.揣摩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4.深临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迁移拓展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晏殊 蝶恋花)(柳永 蝶恋花)(辛弃疾 青玉案)没有登高望远,难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经历的三种境界立志执著顿悟
再读课文,体验情感。熟读成诵。
作业:完成《名师面对面》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