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和赞美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警察和赞美诗

ID:1114901

大小:3.51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2-05-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hē)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他一生留下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是享誉世界的优秀短篇小说,也是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他的小说常常通过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收到“含泪的笑”的艺术效果。被人称为“欧•亨利笔法”。 1.字音引吭高歌()游弋()忖度()()怏怏不乐()忿忿不平()啁啾()逮捕()憎恶()泥淖()别墅()咫尺()摇曳()堆砌()潜移()2.改正下列的错别字迫不急待不明一钱旁证博引泻露真相心恢意冷潜移墨化震聋发聩基础字词 1.字音引吭高歌(háng)游弋(yì)忖度(cǔn)(duó)怏怏不乐(yàng)忿忿不平(fèn)啁啾(zhōujiū)逮捕(dài)憎恶(zēngwù)泥淖(nào)别墅(shù)咫尺(zhĭ)摇曳(yè)堆砌(qì)潜移(qián)2.改正下列的错别字迫不急待及不明一钱名旁证博引征泻露真相泄心恢意冷灰潜移墨化默震聋发聩振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前,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为非作歹竟无人过问,有心从善却关进牢门。 根据故事情节将小说分为哪四部分?故事开端(1-5)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策划着冬居的计划。故事发展(6-38)苏比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故事高潮(39-47)苏比良心发现,突然被捕。故事结局(48)苏比被判监禁三个月。 分析第一部分(1-5)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1、第一、二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堂学习 1、第一、二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 分析第一部分比喻本体一片枯叶{喻体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借代“杰克•弗罗斯特”代称“寒霜”;“老住户”代称“流浪汉们”拟人思考:“很客气”“先打个招呼”“递给”这些词语有何作用?写出了寒风霜冻的有情有义,衬托出社会人情冷漠的现实。“杰克对……很客气……先打个招呼” 思考(阅读3—5段)1、苏贝的冬居计划是什么?希望能被警察抓住,能到监狱里过冬。2、这个想法正常吗?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监狱在苏比看来竟是“小安乐窝”、“安乐岛”,“他想象中已经感到了巡捕房的舒适和温暖”。主人公的这种心理是十分反常的。3、为什么苏比不愿去慈善机构接受救济,而宁可去监狱过冬呢?慈善机构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也正是对所谓的自由和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的批判。苏比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上的尊严,一直维护着他灵魂上的高傲。 分析第二部分(6-38)思考:苏比为了进监狱过冬干了哪些违法的事情?结果如何?苏比的行为愿望或打算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苏比的行为愿望或打算结果第一次进上等餐馆让别人交给警察、直接被警察抓住被推到人行道上第二次砸橱窗连个旁证都不算第三次进低档饭馆被“叉”在人行道上第四次调戏女子女子缠住他第五次大吵大闹让他只管闹去第六次偷伞被认为是伞的主人 思考1、苏比作恶的对象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这个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风气日下。2、两家饭店对苏比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可言。 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都宽容了他,说明了什么?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品行越来越恶劣,说明了什么?苏比的自尊一次又一次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 5、这些情节,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巧合致使苏比的入狱计划不能实现,怎样理解这些巧合? 5、这些情节,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巧合致使苏比的入狱计划不能实现,怎样理解这些巧合?首先,苏比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克来威尔岛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过巧合为苏比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 分析第三部分(39-47)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古朴、肃穆、亲切)。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的衬托了苏比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分析第三部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社会。2、当苏比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逮捕了他,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第三部分3、在赞美诗的感召下,苏比决定把自己拔出泥沼,重新做人,联系第一、二部分,谈谈苏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苏比毕竟是一个能够自知的人,他早年有良好的品德和操行,他性格高傲,只是在被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定去当‘法律的客人’,只是后来才沦为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的流浪汉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赞美诗的感化下,从善意识被唤醒,而决定自食其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分析第三部分3、在赞美诗的感召下,苏比决定把自己拔出泥沼,重新做人,联系第一、二部分,谈谈苏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他多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俗,他的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抗的正确行动。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 分析第三部分4、小说结构别出心裁,结局让人惊讶,这样的结构是否符合逻辑?好处是什么?完全符合。这样写突出了苏比的愿望和现实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巧妙的情节安排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第三部分5、你对文章题目“警察与赞美诗”是如何理解的?标题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警察”与“赞美诗”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所遇到的,他们各自代指的是监狱和自新,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用此标题既点明了本文的内容与主题,又暗示了主人公的遭遇。 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1、语调轻松又饱含讽刺的语言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①调侃。也就是说笑,讲“风凉话”。例如: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后二句本可说“他身无分文”,但却以说笑的方式表达这层意思:钱大爷无缘和他相识。语调看似轻松,实际上充满着贫困的无奈。②夸张:如: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意为“靠自己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这里夸大其辞,强调事情“迫在眉睫”。反过来也说明过冬问题在苏比眼里何等棘手严重。庄重严肃的语句中饱含着辛酸。 ③反语。如:杰克(霜冻)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打个招呼。霜冻对穷人是“无情”的,这里却说“很客气”;霜冻到来前先刮北风,这是对穷人的“警告”,这里却说“打招呼”。反语强调了穷汉苏比面临着即刻到来的严冬威胁。 ④比喻、拟人。如把麦迪生广场比喻成‘露天公寓’。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公’(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再如:把被侍者摔到人行道的苏比描写成‘像木匠去打开一把折尺’,‘一届一届的撑起来’。这些都是令人发笑,又催人落泪的。 2、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欧·亨利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人惊叹不止,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独运。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合乎情理:苏比为非作歹六次,并没有进监狱,当他幡然醒悟时,却被抓,看似矛盾而实则顺理成章的结局,让人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体会出一种说不出的苦涩。3、含泪的笑。欧·亨利常以其辛辣俏皮的讽刺使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立即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即‘含泪的笑’。使读者的情绪在悲喜之间激荡,酸甜苦辣,感触至深。这篇文章‘含泪的笑’是指将下层人们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在苦笑中感受下层人民的苦难。 课堂小结《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以辛酸讽刺的笔调,从一个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提出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尖锐的问题——何为幸福和苦难,什么是恶行和善良?课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客观现实。 拓展延伸1、赞美诗能否净化人的灵魂,你是怎样理解赞美诗对苏比的感化作用的?2、有人说:美国是自由的天堂,你能就小说中的某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