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警察与赞美诗》描写语言的黑色幽默【摘要】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盛誉,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风趣幽默,在诙谐的调侃中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他的短篇小说《警察和赞美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有趣的情节成为世界短篇小说史上的经典,虽然历经百年,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关键词】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警察和赞美诗》讲述的是一个穷苦潦倒的流浪汉苏比的离奇故事,苏比为了能去监狱过冬,想尽一切办法去犯罪,却都被法律拒之门外,在一处美丽的房子前,他靠着篱笆听着赞美诗,突然有种彻悟的感觉,想要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就在这时,警察出现了,并以企图犯罪的名义将他送进了监狱。故事虽小,但是却有着极大的落差,美国社会的丑陋本质也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表露无遗,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全社会的故事,苏比代表着美国社会那些无法安身立命的下层人民,而警察则代表了美国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统治者。但是如此严肃的问题被作者用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展现得生动而有趣味,作者用鄙视的调侃和辛辣的讽刺代替了言辞激烈的批判和声讨。展现出独特的写作技巧。一、黑色幽默以及人物的塑造一般来说,小说的主角应当是为体现小说主旨服务的,代表了历史的主流意识,在传统小说中是有正反面角色之分的。但是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中,主人公苏比却没有严格的正反面区分,这就是欧·亨利黑色幽默作品的主要特点。人物的意志和追求是不确定的,对于现实的反抗也是无力而徒劳的,但是悲剧的命运却是注定的。欧·亨利的小说中,像苏比这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比比皆是。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是宣扬上进、勤劳的宗旨。是以鼓舞人的精神,唤醒人们的意识以及指明前进方向为主要目的,所以,文学作品给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欧·亨利笔下的苏比却并不是这样,他是一个好逸恶劳,不想通过勤劳来改变贫穷生活,只想着怎样可以不用劳动就能有吃有住的角色。人们眼中的苏比是一个不思进取,不想改变命运的堕落者,但是这何尝不是从侧面反映出在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人们无法改变的命运的内涵呢。苏比的悲剧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人性的丑恶,现实的残酷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文学的创作中,不仅要塑造英雄人物来激励人们,同样也需要像苏比这样的反英雄人物来揭示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这也是欧·亨利独特的文学形式的魅力所在。情节的不合理性是黑色幽默小说最为显著的特征。这种不合理性在
《警察和赞美诗》中表现得非常多。苏比为了能去监狱过冬,多次试图去触犯法律,他用石头砸碎了身边的玻璃橱窗,但是闻讯而来的警察却对等待在原地,反复强调是自己干的,甚至是眼巴巴的盼望着警察能将他抓起来的苏比置若罔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在马路上大喊大叫扰乱治安希望能引起警察注意,可是警察却认为他的疯狂行为是在庆祝球赛胜利,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构成犯罪。这就是两个典型的违反常理的情节,警察办案不靠证据而是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推断,这种办案方式有违常理,此为其一,其二,普通人在马路上大喊大叫就可以认定是扰乱社会治安,而大学生为庆祝球赛胜利则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这种在法律上区别犯罪对象的行为有违常理。其实,这种不合理性何尝又不是一种潜在的合理性呢。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统治阶级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处理事务,警察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自然也就秉承了统治阶级的作风,社会的丑恶和现实的残酷在这些不合理中处处显得合理。他们的荒诞也是世界的荒诞。在作品中,社会已经没有了美丑善恶的标准,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完全凭着统治者的主观臆断。在民主与文明的美丽外衣下,隐藏着的是丑陋的社会本质。表面上,统治阶级喊着造福人民的口号,而暗地里则干着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勾当。正是因为社会的不合理,才有了作品中情节的不合理,由此看来,这种不合理恰恰是最为合理的。二、黑色幽默的主题思想我们在欣赏黑色幽默的时候,许多的情节让人忍不住想笑但是又无法笑得出来,因为这种幽默并不是轻松的幽默,而是带着沉重的无奈和悲痛,我们发现,当我们笑的时候,满含着泪花。欧·亨利在作品中正是运用这种黑色的幽默带给读者对主题的深深思考。19世纪的美国社会,处于近代向现代转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疯狂膨胀导致,假民主,真统治,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被丑恶的社会所淹没,悲惨地生活。这就是欧·亨利的黑色幽默所要表现出来的效果。虽然也是幽默,虽然也能使人发笑,但是黑色幽默的笑却一点都不轻松,沉重的痛苦和无奈压得人无法呼吸。只能让人发出恐惧和哀怨的苦笑。当这种沉重的主题被作者用诙谐调侃的语气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发笑之余不禁会深深思考,紧接着,心头会弥漫着一种涩涩的酸楚,这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警察和赞美诗》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在十九世纪末一度是社会的主流文学思想,在强大的社会现实中,任何人都无法与命运抗争,只能随着社会的浪潮自生自灭。一方面,苏比的行为让人忍俊不禁,而另一方面,社会和现实的残酷却让人心酸,在批判社会现实的时候,这种黑色的幽默的风格更让人易于接受,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苦笑之余能对作品主题去深思。简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无穷的力量,也流露出无尽的惆怅和悲伤。正是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带给了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欧·亨利用黑色幽默这种全新的文学创作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相比之言辞激烈的批判和抨击,欧·亨利选用了一种委婉而又犀利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黑暗和资本主义虚伪而残酷的本质。随着幽默一点点地增加,资本主义的面纱也一点点地揭开,读者渐渐读下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沉重,心跳也越来越快。虽然作者用一个荒诞的结局使得严肃的悲剧气氛稍稍缓和,但是对社会的厌恶以及批判却一点都没有消减。幽默诙谐之中包含着的是最为沉重的主题,让人们在笑的同时感觉到无尽的苦涩,在人们哈哈大笑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绝望的狂笑呢。在泪光与笑声中,读者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在喜与悲的变幻中,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因为这种庄重而诙谐的黑色幽默,成就了这篇小说不朽的地位和永恒的魅力。三、黑色幽默的写作特点幽默本来是喜剧的效果,但是黑色却是悲剧的颜色,由此可见,黑色幽默就是要用喜剧的效果来表达悲剧,用荒诞的情节和语言去表达悲剧的场景,在玩笑中散发着苦笑,在苦笑不得的场景中展现人物的悲剧命运。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是一个小丑,以各种滑稽来博人一笑,其实内心隐藏着无尽的苦痛。在巨大的反差之中,小人物在荒诞的现实面前那种无奈与无助表现得非常充分,而在扭曲和夸张中,错位的社会关系也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运用的修辞手法非常之多,借代、比喻、拟人、讽刺与反讽,在这些风趣、诙谐而轻松的语言中,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苦辣。例如作品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秋风中的落叶称作是杰克·弗罗斯特,又用“露天居民”来代表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汉;用幕天席地的别墅来借代苏比居住的广场长凳。本来在寒冷的北风中透露中一种萧杀的气氛,但是欧·亨利
却用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使之变得不再沉重和凄凉,作者用深深的嘲讽将关押犯人的监狱比作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在那里不用愁吃住,还可以交到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本来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监狱,竟然成了穷人的理想之乡,下层人民的穷苦在这种嘲讽中表现得让人辛酸。在黑暗残酷的社会中,无家可归的下层人民只能到牢中度日。作品中还有一个情节就是苏比想要吃白食被痛打的经历,吃了东西又想赖账的苏比本来是为了引来警察将自己抓进监狱,但是侍者不给他这个机会,只是将他叉出了门外,而摔在人行道上的苏比就如同一只曲尺一样一节一节撑起身子。苏比狼狈的形象不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痛苦的挣扎吗?这种比喻形象地体现出了穷苦人民的艰难生活,让人读来满眼泪光。小说的互文性特征通过模仿、引用及典故等多中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而体现出来。欧·亨利在小说创作中为了达到对照鲜明的效果而引用并模仿了罗马故事和古希腊传说,这样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悲剧性,并对这种悲剧的生活发出无奈的感叹。苏贝通过故意寻事作恶妄想逃往布莱克威尔岛以摆脱巡警及“玻瑞阿斯”(Boreas)的欺压,在苏贝心目中,布莱克威尔岛是如同希腊阿卡迪亚一般的风景秀丽、民情淳朴的生活场所,是可以让人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作为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玻瑞阿斯”非但没有给予其子民以应有的庇佑,甚至如同污吏般给百姓以为难和欺压。然而,苏贝心目中的“阿卡迪亚”却是遍布监狱和疯人院的孤岛。也就是说,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的下层人民来说,他们宁愿选择监狱生活,也不愿苟且于荒诞而无序的社会生活之中。当苏贝面临慈善家恩惠和牢狱生活两个选择的时候,监狱竟然是其理想的生活场所。在该处的写作中,作者通过引入古罗马AsCaesarha《警察和赞美诗》hisBrutus的故事来表达苏贝的决心。罗马皇帝凯撒遭遇好友鲁塔斯的杀害,欧·亨利在此将其引申为:任何事必然利弊相依。如果选择慈善家的恩惠,那么你在他们面前将无任何隐私可言,充分揭示了统治者对人权的掌控和干涉。在该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还充分运用了拼贴画的写作手法,以六幅精选的生活场景拼贴画将美国社会的荒诞和无序深刻体会出来。小说通对苏贝六次事件的刻画将美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庸俗势利、善恶不分及荒诞无序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苏贝第一次动了歪念头想吃“霸王餐”的时候,被自己破旧的裤子和鞋子泄了底而被赶了出来,含蓄而幽默地对资本主义大肆宣扬平等却以貌看人的本质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嘲讽。苏贝为了入狱而去调戏看似端庄贤淑的妇女,却不料被该女子像常春藤似的缠住而无法摆脱。苏贝对一位貌似绅士的伞作案,最后这把伞被认定来路不正。貌似衣冠楚楚、娴静文雅的顾客及少妇,实际上却在从事着小偷和妓女的勾当。结论:欧·亨利笔下的苏贝代表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现象,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生活在美国当时下层社会小人物命运的悲惨。阅读小说,读者仿佛亲自目睹了美国大都市纽约中生活的以苏贝为代表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对美国社会卑俗、肮脏的世态有更加清晰的感受,充分体会到美国社会及司法制度下美国社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