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一、川端康成生平简况川端康成:生于1899年,是日本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8)。主要获奖作品:《古都》、《雪国》、《千鹤》。
凄惨的童年1899年6月出生于大阪市区。父亲名叫荣吉,是个开业医生,母亲阿源,是黑田家出身。川端是家中长子,康成有一姐姐,名叫芳子。1901年1月,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1902年1月,母亲也因感染结核病而辞世。1909年7月,姐姐芳子患热病,并发心脏麻痹而死亡。1914年5月,祖父辞世,康成成了孤儿;9月,由西成郡丰里村母亲娘家黑田秀太郎收养。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死亡之谜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其实,川端康成的自杀与他的经历和对生命的体验与认识紧密相关。
猜测一:“痛苦是作家的摇篮”。可以说,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孤儿的体验,是形成川端康成比较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气质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他的文学风格的重要原因。
猜测二:关东大地震,长崎、广岛的原子弹灾难,日本战败,都加重了川端康成的悲观与虚无意识。
早在1962年他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他欣赏自杀身亡的画家古春贺江的一句口头禅:“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猜测三: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时,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这个事件让川端很受刺激,他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在三岛自杀后17个月,选择用煤气自杀,两人相继自杀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疑问,也有推测认为,三岛三次入围却未获奖,川端也为此纠责自己间接害了三岛。
猜测四:晚景凄凉,身体精神欠佳晚年身体不好,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老早就想摆脱安眠药的川端,乘《古都》写完之机,在某一天,突然停止了服药,却发生了戒药症状及不良反应,被送进东大医院,入院十天左右神志昏迷不醒,他写到了身体的极限。时年3月8日患盲肠炎入院做手术。4月份自杀。
川端康成虽然自杀,但他的伟大而又丰富的艺术作品延续着他的精神生命。他一生写过120多篇小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另有散文随笔、评论杂感等文章上千篇。《雪国》,《千只鹤》,《古都》三部代表作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访问川端故居
二、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日本的传统美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有人说:鲁迅的文字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是细致的珠宝,沈从文如明月流水;川端康成的文字,有人说如青花索瓦,有人说像磨砂玻璃,透明而朦胧。他的文字很干净,带着一种淡雅和冷艳,像是在漫天的春光里野地中偶遇的一株盛放的樱花,细碎的灿烂,却令人分外的怀念;他作品中常有一种孤寂、颓废和凄美的情调。刻意的精致、淡淡的哀伤、朦胧的意境,这些正是日本小说的典型特征。
川端康成文集
川端康成部分作品的书影
川端康成部分作品的书影
川端康成的艺术趣味
川端康成的艺术趣味
创作背景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童年记忆,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作者经常去伊豆去旅行。现实中的“我”到小说中的“我”。在一次去伊豆的旅行中,川端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温暖了他冰封的心,他便对舞女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学生,那么尊重的对待她,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同时这也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
电影版本《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最有名的是1974年由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合作演出同名影片《伊豆的舞女》。影像基本上和文字的意韵比较吻合。偶尔插入一段小说中的描述,更加深了与原作的沟通。这部电影曾经是那个时代所有人对爱情的梦想。
电影成就的一对佳人山口百惠三浦友和
成为伊豆的一张名片
日本艺妓(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艺妓(げいぎ,Geigi)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艺妓的谈话艺术舞妓則是指尚未能獨當一面的藝妓,大多為18歲之前的修業階段,舞妓的工作內容包括跳舞、斟酒、陪客人聊天和玩遊戲等。
三、《伊豆的舞女》赏析小说概述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伊豆的舞女》也是川端康成作者自传性的小说。
伊豆不同于东京,东京的繁华它没有;伊豆不同于奈良,奈良的睿智它没有;伊豆更不同于京都,京都的古风古韵它也没有,它所拥有的,大概只是那淡季的忧郁与纯真的自然吧?而这份忧郁与自然又恰恰适合这朦胧的初恋,因此这段故事只有发生在伊豆这种地方才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小说中“我”是一个预科生,阿熏是情窦未凿的舞女。从双方纯朴而又简单的言谈交往中,“我”对舞女一行人人凄楚的生活深表同情;舞女对我这个孤独的旅人也非常关心。这种情感纯真而直率,远离世俗,更无任何的感官色彩,表现出极端的纯净、唯美。
女主角:熏子那舞女看去大约十七岁。她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髻,那发式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这使她严肃的鹅蛋脸上显得非常小,可是又美又调和。她就像头发画得特别丰盛的历史小说上姑娘的画像
男主角:川岛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
荣吉他穿着印有长冈温泉商号的外衣。看他的面貌和谈吐风度都是相当有知识的,我就想象着他大概是出于好奇或者爱上卖艺的姑娘,才替她们搬运行李跟了来的。熏子的哥哥
千代子荣吉的妻子熏子的嫂子在旅途上,她的第二个孩子又早产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断了气,身体还没有复原
妈妈四十岁的女人抱着小狗(原文)她是千代子的生身母亲,也就是荣吉的岳母
百合子只有她是大岛生人,雇来的
茶棚老板娘及其丈夫炉旁盘腿坐着一个浑身青肿,淹死鬼似的老头子,他的眼睛连眼珠子都发黄,象是烂了的样子。老婆子经营着茶棚
旅店老板娘与茶棚老板娘一样,对熏子等一行艺人存在着很明显的歧视心理。
旅店的客人一度想买下熏子非常好色歧视心理严重
阿君熏子的好朋友因为生了重病,被她的老板以得了传染病的理由隔离起来,最后病死。非常凄凉。
阿君的同事对她们的老板及其相关人有着很深的不满,对阿君遭到的非人对待怀有同情,一直照顾阿君。
人物形象分析“我”眼中的薰子?讨论总结出答案。
为“我”端茶而羞涩的薰子听故事时天真专注的薰子在浴场童心未泯的薰子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关于对薰子的细节描写,找一找,读一读。还是个孩子朦胧甜美的初恋永不磨灭的印记
对雨的描写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作用。作品开头的描写:“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松林上,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雨点把男主人公追赶舞女的急切之情联结起来。接着又写夜雨中听到鼓声。咚咚的鼓声,女人们的尖叫、嘻闹声,紊乱的脚步声,对“我”来说,是声声入耳……这雨声、鼓声正好烘托了“我”的缠绵起伏的心境。
小说的主题有些飘忽朦胧。从内容的主导倾向看,小说依然是表现康成和新感觉都比较钟情的东西,即“甜蜜的哀愁”、“美的悲哀”。
他们同为天涯沦落人,从对方身上得到了温情,萌生了一种半带甘美、半带苦涩的情愫。但短暂的相遇后是永久的分离,双方从生活中感受到的美,稍纵即逝。分别之际,“我”与舞女都没有直抒胸臆,一切尽在不言中。是依依不舍的爱情呢?还是人间的相互关爱?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一切都被作家写得如烟似雾,朦朦胧胧,而作品的魅力也就产生在这种若明若暗之中。小说因此被认为是日本文学中青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发髻()(2)戛然()(3)眼睑()(4)踮脚()(5)黑魆魆(xū)(6)舢板(shān)jìjiádiǎnjiǎn
陡峭讥诮剑鞘帩头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1.选择题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川端康成的作品()A.《雪国》B.《千鹤》C.《古都》D.《烈火中的绿树》答案:D大江健三郎
2.填空题《伊豆的舞女》以青年学生“我”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的七天(伊豆之旅)为情节主线,以“我”与舞女“(熏子)”的恋情为主要内容展开故事。作者大量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普通人的生活)。
简答题:1、作品中是如何表现“我”与舞女的爱情的?试举例。答:作品中对“我”与舞女的爱情,不是直截了当地描绘的,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情绪来透露、暗示的,特别依赖于人物的感觉。作品中无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物的一颦一笑,动作举止皆是感觉的产物,是人物情绪的表露。因此,作品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充溢含蓄空灵之美。不仅如此,作品还注重表现人物的悟觉。如作品的结尾:当“我”与舞女离别之后,纯真之恋已经终结,“我”在船舱里:“脑子空空,全无时间概念了。泪水簌簌地滴在书包上。脸颊凉飕飕的,只得将书包翻了过来。……就是让人瞧见我在抽泣,我也毫不在意了。我若无所思,只满足于这份闲情逸致,静静地睡上一觉。……产生了一股美好而又空虚的情绪,无论别人多么亲切地对待我,我都非常自然地接受了……我感到一切的一切都融为一体了。”“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2、《伊豆的舞女》艺术表现手法(1)作品体现了新感觉纤细、善于捕捉生活中新奇的感觉的特点。例如,在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描写上,突出了他们的幽雅的特点。(2)作者还善于把自然物象和“自我”合二为一,并以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最富传情的意象是“雨”。
《伊豆的舞女》中的日本习俗1.鞠躬在日本人之间,鞠躬仍是见面和分手时的必行之礼;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日本人已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过,你仍可能会受到90度弯腰之礼。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般说来,点一下头或稍微弯一弯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2.“同浴”文化代表回归天真日本不仅通过园林中的浴缸设计使人们放低视线,在其“同浴”传统里,这种精神亦然存在。日本历来有着男女同浴、父母与孩子同浴的传统,乍一想似乎有点色情和奇怪。按照日本心理学者的解释:“人类生来便有回归母亲胎内的愿望,泡在浴缸就像浸泡在母腹羊水中似的,有一种安全感和安心感,因此泡澡后有从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感觉,觉得很快乐。”3.见面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招手把手掌朝下轻轻地放开,手腕从前方朝自己一边来回摆动几次。这种方式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对地位、辈份高的人这样招手是失礼的,要尽量避免。称呼: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时才需使用其全名。
.茶道“茶道”又称作“茶之汤”为日本独特的一种简朴又洗练的喝茶礼仪。喝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入的,早期只有僧侣才喝茶,不久也成为武士阶级的嗜好,然后才慢慢扩展至民间。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艺伎日本艺伎[1](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大约175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女艺伎。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而且18世纪中叶,艺伎作为一种职业被合法化,其职业规范和习俗也随之确立,只卖艺不卖身的行规被广泛接受,表演的项目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