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鉴赏家》教学设计

ID:1115565

大小:3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5-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鉴赏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文本,把握小说故事情节。2、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把握叶三这一人物形象,并了解“鉴赏家”的真正含义。3、赏析汪曾祺小说中的“味”。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并了解“鉴赏家”的真正含义。难点:赏析汪曾祺小说中的“味”学习方法阅读与探讨活动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一般意义上,能称得上是鉴赏家的人,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有高雅的品位,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那么,汪曾祺笔下的“鉴赏家”是否和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呢?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老师沈从文的影响。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三、初读文本,以叶三为线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1、叶三卖果子2、叶三给季匋民卖果子5 3、叶三看画4、叶三埋了季匋民的画(叶三藏画)活动二:自主研习1、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篇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哪些细节体现出叶三是“第一个鉴赏家”这个说法的?(变相提问:是不是鉴赏家,那是要用能力说话的,文章中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叶三就是一个鉴赏家?)(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参考:①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能看懂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叶三能看明白季匋民的得意之笔,所以可以称得上是鉴赏家)②三能够辩认李复堂的画,具有一双慧眼。③判定“紫藤有风”;④判定灯台上的老鼠是“小老鼠”;⑤依据“红花莲子白花藕”指出季匋民绘画错误。2、叶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画家的画,并且话语极少,但是字字是金,击中要害,甚至还能够挑选出画家画中的不足,看来他真的是一个鉴赏家。这些情节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鉴赏人物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生活的环境入手)明确:刻画了一个有敏感观察力和丰富生活经验的,不谄媚,不卖弄,不假充内行(不像季匋民在家看见的那些假名士,写假名士是为将季对那些人的态度和对叶三的态度进行对比)、真正懂画、真心爱画的果贩叶三(他对画的爱是不涉及功利的,就是因为爱,所以爱。“季匋民死后叶三就不买果了,但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的坟上供一供,并且对季给他的画一幅也不卖而是装在自己的棺材里埋了,生死相随,死了都要爱)。3、下面看第2—16节,不少同学说这部分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看上去好像与“鉴赏家”没什么关系,到底有没有跑题呢?(请先浏览第2—5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参考:叙述没有跑题。表面上看,和题目没有直接关系。第2—5节没跑题。在这几节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叶三——①勤快:“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喜欢到处跑”。②诚实守信:“宅门主人有时就隔着门说话”“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5 ③为人憨厚:“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格”“他的果子全都从他的手里过过”“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④生活阅历丰富:“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⑤热爱生活,生活“精致”:“金丝篾篮,篮上插一把小秤”“能看好多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卖果子卖得很雅)(说实话,坚持三十多年这样跑是难得的,更难得是,他懂得在艰辛的生活中积累经验,寻找快乐,发现美好。这样的生活确实精致。可以想见当他发现一颗好果树上挂着好看的果子时,他会多么欣喜!)总结:实际上这几节与后半部分构成因果关系。叶三能成为一名鉴赏家,一方面源于卖果子时的丰富的生活阅历,源于在平凡生活、在生活细节中找到美感,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正是因为这,他才能够从紫藤的乱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懂得“红花莲子白花藕”。)另一方面,他作为“鉴赏家” 的对艺术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正是卖果子生活中勤快、憨厚、诚实和重情义的人生态度的反映。4、讨论到这里,一个“贩夫鉴赏家”的形象欣赏也就基本完成。我想大家也能明白作者以“鉴赏家”为题而不以“果贩叶三”为题的用意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鉴赏家?(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和假名士作比较)参考:假名士:高谈阔论、道听途说,似通非通真正的鉴赏家: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用简单直接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艺术中的美;用执著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热情去追求美。(与职业的高低、身份的贵贱无关。)活动三:合作探究1、有同学预习完这篇小说后最鲜明的印象是这篇小说与别的小说很不同,淡淡的,但很有味,越看越有味。我想说这些同学眼光很厉害,但是这种淡而有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探究一下,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来思考。明确:①情节和结构设置淡而有味。没有一般小说所有的清楚的线索、强烈的冲突、紧凑的情节,也很难概括出故事梗概,只是写了一个爱画的人,写了他的生活,有些与画有关,有些似乎只是闲笔,但又是苦心经营的。这很类似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法,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小说。5 ②人物形象塑造淡而有味。叶三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名垂千古的功绩,也的确“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天底下像这样的果贩几乎不会再有第二个:他是为了自己喜爱的画家卖果子的;画家死后,他不卖果子了;但四季八节,还寻觅鲜果到坟上供供;画家送给他的画,一张不卖,最后这些画陪着他安眠于黄土中。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于一般小贩的性情、品质,让我们喜爱和尊敬。③语言使用淡而有味。他认为小说语言要准确,朴素和精炼。“辞达而已矣”。远离所谓的华丽辞藻,使他的语言干净自然,在平淡中显出不平常。2、(朗读第3节)一起领略叶三的劳动成果,作者写得平淡很精致,具体说说这段文字的好处。明确:“立春前后,卖青萝卜……”一段,充满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让人想像时序更迭、草木葱茏之美下文说:“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可以说,是叶三把四季带到了许多深宅之中,也带到了很多看后的读者眼前,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些美丽的果子,闻到那扑鼻的香气。“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可以想见其饱满脆嫩香白杏,顾名思义,一定是又香又白,“白得像一团雪”还有“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的樱桃,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粗如小儿臂”的山药,“大如拳”的百合……这些准确生动的文字,组成了鲜明美丽的画面,文字中有画,也有诗。通过他所卖的水果,以时间为序,运用视觉和嗅觉描写,有概述,有具体描述,简简单单地几笔,把当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情画一幅幅地展现出来:我们能由此看到冷暖相关的气候、美丽的景色以及丰富而诱人的特产,还有辛勤忙碌而又懂得生活的叶三的身影,很有诗情画意和民俗风情。总结:淡而有味就是汪散文化小说的鲜明特点。汪曾祺的小说确乎如此,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读完之后,你却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地激动。铺开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墨画。3、有同学认为结尾叶三把画带进棺材的处理有损叶三形象,也有同学喜欢这个结尾。你怎么看?为什么?(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观点一: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死后将《兰亭集序》带进坟墓,这只满足了他个人私欲,却让作品不能遗惠后人。5 观点二:体现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己。君不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乎?这样处理是对文章的升华。小结:没有了叶三,果子和季匋民都会寂寞!课堂总结:他总是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他正是用这纯粹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汪曾祺的世界。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