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传两篇有感机电学院电气2112姓名郭纶羽电话18355310515我读的是《富兰克林自传》和陶笑虹的《富兰克林传》。1.两本书传记事实的比较:《富兰克林自传》由于作者的离世只记录了他大约1760年以前的人生经历。陶笑虹的《富兰克林传》以记录事实为主,有丰富的社会环境描写,但作者的评论很少。《富兰克林传》的前半部分基本上是根据《富兰克林自传》编写的。只在有些地方较为概括,对于一些事情的发生的经过和传主的心理活动没有《自传》写得详细。比如,《富兰克林自传》中详细地描述了他邀请别人加入图书馆的过程:“那时候,在整个费城读书的人还非常少,我们这些人大多数很穷,以致我东奔西跑也只不过找到了50来个年轻的商人,愿意为此先付40先令。“我在邀请人们加入图书馆时,遇到种种的反对和勉强的态度。这是我意识到,当一个人提议某个有用的计划,但这样可能被认为使一个人的名誉稍稍高出他的邻居,而他又需要他们的帮助才能完成这个计划时,最好不要宣称你就是这个计划的首创者。于是,从那以后我就尽可能地使之不引人注目,说这是几个朋友的计划,我是受他们的委托来游说他们认为是爱好读书的人们加入的。”而《富兰克林传》只是简单叙述了图书馆建立的经过:“富兰克林提出了建立第一个订阅图书馆的计划,请公证人查理·布劳克顿将它写成订阅合同条款》……图书馆的总部设在格雷斯家中,后来又迁到威廉•帕森斯家中,直到1740年4月,图书馆迁入了州政府的一间屋子。1769年,它吸收了费城的其他几家图书馆。”由比较可见作为当事人的富兰克林对在办图书馆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印象深刻,并从中总结了为人处事的技巧。富兰克林开始写作《自传》是为了留给其后代。但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自传中收录了他的两位朋友的来信),他改为以勉励广大青年读者为目的,为引导读者们走上一条勤恳、节制的道路,开始了《自传》后半部分的写作。所以他在自传中用了较多笔墨讲述美德和善行的益处及他自己培养各种美德的方式。比如他在书中第24章“勤奋是发财致富和扬名立万的手段”中写道:“我们不雇那些闲着无事的佣工,我们的家具是最便宜的。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的早餐只是面包和牛奶(不喝茶),用的是一只价值2便士的陶制粥碗和一只锡制的调羹。”还有他在第25章“美德是人生的代码和表达”中写道:“光是不切实际地相信完善的美德对我们有好处,还不足以防止过失的发生,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始终如一地正确。”他将他认为是必须的13条美德列了出来,并介绍了他培养这些美德的方法:“我做了一本小册子,每一种美德占据一面……我每天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违反了哪几项德行,就在相应的格子中打上小黑点。”假如在第一个星期,我能够使标有节制的一行里没有黑点,我就以为对我而言这一美德已经加强,足以使我将注意力扩大到下面一项,争取在下一周内两行中都没有黑点。”
与《自传》不同,《富兰克林传》中没有这样的教诲他人的文字,而是结合富兰克林对于宗教的独特见解进一步讨论了富兰克林重视美德的原因,即公民素养的提升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很清楚,富兰克林之所以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出于实际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虚无缥缈地追求精神完善。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应当注意个人的道德品行,是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才能保证公众福祉、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这样,它实际上回答了个人与推进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富兰克林传》在《自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和延伸。《自传》中对富兰克林20岁时在从英国到北美洲的航程中指定的影响了他一生的行动方案只是一笔带过,《富兰克林传》则列出了其具体内容。《自传》中富兰克林只讲述了他出版第一份报纸的过程,没有提到他后来出版的杂志和报纸,也没有记录他和布拉福德竞相出版美洲首家杂志的较量。《富兰克林传》对他的一些出版物给予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以下对他的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的描述:“1742年6月17日,富兰克林登了一则启事,为他12岁的儿子威廉寻找一匹走失的小母驹。他还在报上风趣地提醒报纸的捐助者说,报纸的纸张该付款了。该报的1739年的第一期则通知公众说:印刷商富兰克林从他最近的住所迁往那条街同一侧、朝河的方向去第四家。”《富兰克林自传》中没有提及他和凯瑟琳•雷的友情。但《富兰克林传》在描写两人间的友谊时花费了颇多笔墨,从中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富兰克林83岁那一年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我一生的幸福中,包含着你的友谊。只要我活着,我便会愉快地想起它。”由于富兰克林的去世,《自传》中没有写富兰克林在协调英国与美洲殖民地的关系,以及他本人在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斗争的初期,富兰克林在听证会上以尖牙利齿使英国的统治者废除了印花税法案。独立战争中他还参加过第二次大陆会议,担任过宾州治安委员会委员,并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在美国的战争形势不利时,他以自己杰出的外交才能拉拢了法国等欧洲国家,争取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更多保障。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很少谈到他的各种发明和科学研究,只写了他的电学研究引起人们重视的经过,以及他发明的宾夕法尼亚火炉和煤油路灯。《富兰克林传》则详细介绍了他对电学、气象学和动物学等学问的研究。还介绍了他发明的玻璃琴和避雷针等。2.我的感想:富兰克林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美洲人之一。他在政治、外交、科研、出版、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的成就引人瞩目。人们这样评价他“他从天空中抓住了雷电,从暴君手中夺回了权杖。”
他通过不断完善自我由出身贫寒的印刷工成为杰出领袖人物的神话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渴望成功的青年读者。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他的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北美殖民地逐渐成长,最终独立的历程。我认为富兰克林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勤奋刻苦,争分夺秒的习惯。只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他能在许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全靠自学。与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富兰克林从小便对书籍爱不释手,通过读书掌握了写作的技能。在他事业的初期阶段,他的好文笔不仅使他广结益友,也给他的报纸和书籍带来了销量,从而使他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他还经常在开办某项事业前大量免费赠送他编写的小册子,已影响社会舆论,为他的事业开辟道路。写作技能也为他日后出版报纸、历书,起草议案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卓越的写作才能对于富兰克林取得种种成就的重要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由此我认为写作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应该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加以培养。此外,通过阅读《苏格拉底回忆录》,他学到了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并充分运用这种方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为他日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包括拉丁语在内的四门外语。可见他的自学能力极强。在事业的开端,是他吃苦耐劳,俭朴诚实的品行使他的印刷所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使他由一贫如洗的印刷工逐渐成长为家产丰厚的商人,让他能够有余力将目光投向生计之外的其他事物。他最终通过合伙经营等方式得以从繁重的印刷工作中脱出身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富兰克林从未通过投机钻营等手段获取利益,所有的成就都是他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取得的。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脚踏实地办事做人似乎已经不是一种荣耀,许多人更倾向于投机取巧。可能因为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我在做事时经常会患得患失,只顾眼前利益,不肯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富兰克林的长远眼光和良好心态正是我所欠缺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他精通为人处事之道。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描写自己的父亲“聪明机敏,不仅图画得非常好,而且极具音乐天赋,还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什么的。”
他对音乐的热爱可能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然而,父亲对他更重要的影响还在于为人处事的方面。他的父亲因为对各种社会事务的深入理解和准确判断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他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增强办事能力,特别注意选择实用的话题来讨论。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教导往往将影响其一生,我认为富兰克林日后对公益事业的热衷和对实用性的执着与他在幼年时期受到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也许正是年幼时父亲的教育使他在做人方面一直比较成功。《自传》中记叙了许多富兰克林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中基本可以了解到富兰克林的为人。每个人都会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和疑惑,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在这本自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富兰克林富有感染力的性格是他在外交和政治等领域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天性乐观开朗的他结交了众多有才干的朋友。在他的奋斗史中,这些友人一直都是他背后的坚实后盾。他在法国争取援助期间,成为了法国宫廷的常客,而且非常受欢迎,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他坚持不与别人争辩的性格也使我印象深刻。因为即使在口头上争赢了,可能也会使别人怀恨在心,甚至可能使朋友反目为敌。在自我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平时几乎从不愿意在口头上让步,而这种习惯既会使他人与我疏远,也从未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富兰克林的自传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富兰克林毕生热衷公益。18世纪的北美洲百废待兴。殖民地的各类公共机构都极不完善,给有识之士提供了一展拳脚的机会。于是,一向闲不住的富兰克林先后创立了北美第一家订阅图书馆,创办了宾州第一所高等学府,还筹建了费城的第一所公共医院。他不计个人得失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中,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顺理成章地被选举为议员,为他在更广大的事务中服务国家和人民创造了条件。他还是一名实用主义者,一位伟大的俗人。他主张人们应该“多学一些实用的技术”以维持安定的生活。不同于某些超前于时代的发明家,他的各种发明如宾夕法尼亚火炉、导尿管、避雷针等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富兰克林也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主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然科学,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先进的。他在日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留心观察种种自然现象,而且一有机会就展开研究。比如他在乘船航行时就研究影响帆船航行速度的因素和船速在深水和浅水中的差异,在遭遇旋风时就认真观察其形态并思考其形成的原因。18世纪的科学研究的门槛毫无疑问比现在低得多。很多领域都还处在启蒙阶段。所以一个喜好观察和思考的聪明人即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不禁令又我想到我们当代的理工科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我时常感到经历了严酷的高考的大多数学子们缺乏探究对各种科学问题的习惯和兴趣,更缺乏将所学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我认为他对自然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极其缺乏的。富兰克林毕生追求“道德的完美”,虽然他自己也承认,他的某些品德如“秩序”还不够完美,且他常给人以傲慢自大的印象。但他同时又认为正是对各种美德的追求使他不断的接近完美,也给予了他许多快乐。与富兰克林相似,曾国藩也定时反省自己的习惯和处事中的缺陷,力图通过纠正它们逐渐接近自己制订的目标。我认为他对于好的品德习惯的不断追求对任何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好的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而是在不断地自我鞭策下逐渐养成的。此外,人不是圣人,所以品德上的完美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尽管如此,人在努力追求后也会比不努力时达到更高的境界,取得比不追求的情况下更大的成功。与达芬奇等奇才不同,富兰克林与普通人的距离似乎更为接近。他的成就大都是通过勤奋和自律取得的。他详写了自己培养美德的过程,让人感到伟人并非生来就如此伟大。在自传中读到他待人处世的一些经过,更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他没有避讳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一些错误如未经仔细考虑就接受巨额借款、嫖妓、调戏朋友的女友等。他对兄长及两位朋友科斯和拉夫尔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一直念念不忘,这让我感到他并不不像我我想象的那么宽厚。这些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的平凡之处。富兰德林传记的阅读不仅让我了解到这位伟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之处,也让我对美国的发展和独立的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