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1916年10月,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并为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人才,影响深远。本文回顾了他主持北大12年的不凡经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瞌睡(kē) 嬗继(shàn) 邃密(suì)篆书(zhuàn)斟酌(zhēn)(zhuó)引咎(jiù)汔可(qì)蹂躏(róu)(lìn)献媚(mèi)惭悚(sǒnɡ)贿选(huì)(2)多音字核 度遂攒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往往·常常“往往”侧重某种条件下发生,有规律性。如:考证典故,往往要查许多书。“常常”侧重经常发生,频率高。如:他常常到店里帮忙。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及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往往/常常)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②谦虚也是为了进步,虚伪的谦虚,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往往/常常)妨碍团结。(2)声明·申明“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声明作废。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我一定要向厂里申明(声明/申明),这个事故的发生,固然有主观因素,但也存在着客观原因。②我也常常作白话文,也替白话文鼓吹;然而我也声明(声明/申明):作美术文,用白话也好,用文言也好。(3)考察·考查“考察”侧重观察、调查、研究。如:南极考察。“考查”侧重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如:考查业务、考查年代。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在私情上,罗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考察/考查)教育时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为我所深信。②本次军校面试主要考查(考察/考查)学生的报考动机、形象气质、语言逻辑、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有了制度护航的信用体系,才可能使公民行必信,信必果;有了制度护航的道德建设,才可能使公民修身洁行,爱人以德。(√)请说明理由:“爱人以德”指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2)在社区的微博上,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信息发布,字数不多,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发布居委会活动通知,或者是转发街道、区内重要活动信息。(×)请说明理由:“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指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此处强调字数少,应该用“言简意赅”。“言简意赅”指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3)有关部门曾表示会对这种私自收费现象进行处理,可是时至今日,收费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再接再厉:电动车存放费从曾经的1元涨至2元。(×)请说明理由:“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而此处强调收费现象比原来更严重,应该用“变本加厉”。“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作者在这篇回忆录中,客观而扼要地叙述了自己担任北大校长以来所经历的主要事件,表现了自己对北大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的基本认识。1.概述蔡元培来北大之前北大学生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上学是为了文凭;②上课“或瞌睡,或看看杂书”;③考试阅读讲义;④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2.第三段写的是蔡元培先生是在频繁更换校长的情况下走马上任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频繁更换校长,说明北京大学的校长确实难做,原因就是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有碍于自己的名声。这一点蔡元培先生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毅然就任,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表现了蔡先生整顿北大腐败的决心和勇气。为作者的就任做铺垫。3.在整顿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上,蔡元培有哪些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整顿教师队伍,聘请积学而热心的人做教员。如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胡适为教授;聘请不同学术派别的人;辞退不负责任的外籍教师。(2)学科建设,北大原有文、理、工、法、商五科,没有重点学科,蔡元培到后做了调整。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商科并入法科。把北大原来的五科改为三科,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地位;他认为传统的文理分科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文理不能分科”;废科设系。4.蔡元培对五四运动的态度是什么?做了哪些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所以学生游行,他曾“力阻他们”,也“引咎辞职”。五四远动爆发后,学生被捕,“北大学生居多数”,蔡元培“力保,始释放”。5.从作者注意于美育并亲自教授美学说明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这和现代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这正表明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家高瞻远瞩的博大思想。6.蔡元培不再担任北大校长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我处在与政府常有接触的地位,日想脱离。”(2)民国十五年,为罗君打抱不平,“递辞呈,离京”。7.从这篇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锐意改革。做教育总长时就想着改革大学,到北京大学后更是锐意进取。(2)思想自由。“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3)不畏强权。“有一法国教员要控告我;有一英国教习竟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来同我谈判,我不答应。朱尔典出去后,说:‘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我也一笑置之。”(4)民主意识和爱国热情。“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1.篇幅短小,有文献价值全文约三千余字。篇幅不长,但真实反映作者在北大十余年的经历,尤其是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北大教育改革等等,作为重要的当事人,蔡元培都在回忆录中作了客观的记述,为后人研究中国这段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2.语言平实,叙述客观
作者离开北大六年后,重新思考他曾在北大工作的经历,是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所以,从回忆录的行文看,作者叙述经历很简要,表明观点也很直率。如“我那时候有一个理想”,“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等,极富口语化,不加任何修饰和渲染。所以,让人读后尤其感到所叙之事真实,所谈观点独到,所言认识有理。文如其人,这也恰恰体现了蔡元培伟大的人格魅力。任鸿隽在《蔡先生人格的回忆》一文中写道:“凡与蔡先生相识有素,有相当机会观察先生举动行为的人,都可以承认平生不曾看见蔡先生有过疾言厉色的时候。他这样谦让和蔼,温良恭俭,纯是发乎自然而不是拿这些道德来引发人家好印象、好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