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04梅兰芳画传精学精练苏教版选修传记蚜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旦角(jiǎo) 迭出(dié)俯瞰(kàn)心宽体胖(pànɡ)怠慢(dài)调侃(kǎn)滞留(zhì)痴心妄想(wà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旦角jué,心宽体胖pán。2.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公园”。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崇敬:推崇尊敬,一般是对人和事物的敬仰。尊崇:尊敬推崇;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显贵。根据语境,人们把图书馆当成“宝库”,对其应持的态度是“崇敬”。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畏,恐惧,害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由前面语境可以看出,人们对图书馆的态度是“敬”而不是“畏”,所以排除“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不应是……而应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从语境看,本段文字否定了图书馆作为“宝库”“殿堂”的身份,而肯定了它作为“知识公园”的身份,所以应用“不应是……而应是”。【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IT技术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本身也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创新、淘汰,再创新、再扬弃,永无止境。B.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C.她似乎过惯了“清贫”的生活,现在突如其来的锦衣玉食生活让她有点受宠若惊。D.先生看着俩人的背影,只是满脸讳莫如深地点了点头,又继续埋首于文件之中去了。
【解析】 A项,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B项,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C项,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用于此处不合语境。【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发生”与“案情”不搭配,“案情”是案件的情节,可将“案情”改为“险情”。B项,语序不当,应将“每当”提到“火车”前。C项,缺谓语,在“从过去……”前面加“经历”。【答案】 D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答案】 D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梅兰芳住的靠近日本驻港领事馆的公寓成了他的不少朋友避难的好地方,但那儿也并不是绝对的安全。有一天早上醒来,他们居然在女佣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枚穿墙而入的炮弹,幸好在这之前梅兰芳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女佣才避免遭难。梅兰芳不但要保障大家的安全,更要为十几口人的三餐操心。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已不能下山购买粮食,他只有动用家中的存粮和一些罐头,但他又无法预测香港究竟要被围困多久,而有限的存粮和罐头总有吃完的一天。因而,此时的梅兰芳一改平日的慷慨大方,变得“斤斤计较”起来,他小心计划着分配每个人的口粮,规定:每顿饭每人只有一碗饭,不许再添,每顿饭只打开一个罐头,由他分配一人一筷子,有时候炸一小块咸鱼,每人只能分到一丁点儿。所有的人围坐在桌边暗淡的灯光下,仔细而小心地剔干净那一小块咸鱼身上的小刺。此时,梅兰芳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但梅兰芳又和他们不一样,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他曾经有王府花园般精美的处所,有锦衣玉食,有前呼后拥众星捧月般的境遇。这一切生活上的奢华其实离他并不远,甚至可以唾手可得。然而,他却不屑于此,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筷子罐头或者一小块咸鱼,甚至提心吊胆地时刻警惕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就只是为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所应当具备的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在苦熬了18天之后,香港终于沦陷,日军全面占领香港,粮食和水全部中断,偏偏在这时,家里的存粮和罐头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全家十几口人面临挨饿的威胁。梅兰芳思忖良久,毅然将两个儿子乔装打扮后,派他们下山偷运粮食。正如上次他让其他人退避三舍而派儿子将那颗登堂入室的炸弹运出房间扔进山坳一样,在危险时刻,他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儿子来换取大家的安全。作为主人,他必须这么做,但作为父亲,他感受到椎心刺痛。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耐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直面,但他难以压抑精神上的苦闷,也深知难以抗拒即将到来的时时刻刻的骚扰,他用过太多的拒绝的借口,已经难以为继,他要重新设计新的理由,那便是“蓄须”。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虽然猜到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实有些无可奈何,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他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三番五次登门,或者说“小胡子是可以剃掉的嘛”,或者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和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诸如此类的话。梅兰芳一方面坚持留须,一方面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他请私人医生为他注射伤寒疫苗,致使连日高烧不退,为此差点丢掉了性命,终于击碎了日伪的妄想。
从上海到香港再回到上海,梅兰芳不断地和日伪周旋,拒演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蓄须”外,牙疼、心脏不好不能坐飞机等都被他用做挡箭牌。尽管年复一年,生活因不能登台而逐日困窘,但他坚持着。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6.第3段中说“梅兰芳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又说“梅兰芳又和他们不一样”,这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矛盾。说他“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是因为梅兰芳和其他人一样过着清苦的日子,一样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危险,没有任何特殊;说他“又和他们不一样”是因为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他可以过那种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这体现出他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7.从文中看,梅兰芳退避香港和返回上海后面临哪些困境?试分条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生活上的困顿。(2)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3)精神上的苦闷。(4)时时刻刻的骚扰。8.梅兰芳是如何应对困境的?找出相关信息概括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2)动用家中的存粮和一些罐头,小心计划着分配每个人的口粮,当存粮不多时毅然派两个儿子下山偷运粮食。(3)找各种借口拒绝演出,如蓄须、牙痛等。(4)不惜自伤身体。9.从课文选文看,你觉得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先概括,再具体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回答问题,可从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时刻为别人着想等方面谈。【答案】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定和是个音乐迷沈从文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做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10.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从分析某一段作用的角度来考查文章的结构,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这段主要介绍定和这一时期的窘迫:他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却是无前途可想;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学成又不甚困难;于是他就把满腔热情用在了音乐上。这就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结构上,本段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出下文写作的重点,呼应题目,为下面详细介绍定和是个音乐迷做了铺垫。【答案】 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做铺垫。11.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1)联系上下文可知,句中的“人物”是指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五线谱”指代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是说这些音乐家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后半句叙述的重点是:定和被肖邦等西方音乐家的作品征服了,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把这两层意思整理出来即可。(2)这句话可分两层:第一分句是第一层,“迷”指定和痴迷音乐,“迷的收获”指定和在音乐中取得的成就,综合起来就是: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后两个分句是第二层,“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说明定和不会满足于当前的音乐成就,“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是说他会坚定地走下去。【答案】 (1)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2)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12.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③④段是这篇传记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第③段写洋先生叙述定和在上海时痴迷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第④段写抗战时期他痴迷音乐的两件事,一是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二是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注意传记文选材典型的文体特点。【答案】 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13.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是探究题。结合文本探究传主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首先要明确传主有哪些人生经历,然后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答案】 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4.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学生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语境,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②处要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注意“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答案】 (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15.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可就近联想与“弯月”相似的事物,如“残花”“飞絮”“晨霜”等。【答案】 (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16.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时,需注意动物的性格特点及图画中所画事物的寓意。看到图中内容,应该联想到相关成语,就更容易悟出动物格言。【答案】 示例: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