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说我的《文化苦旅》一书在台湾销售情况很好,因此要作越洋电话采访。问了我许多问题,出身、经历、爱好,无一遗漏。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我回答:苏东坡。她又问:“他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记者小姐几乎没有停顿就接口道:“您是说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说对,心里立即为苏东坡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大学者眼中的苏东坡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虽然逝者如斯,但毕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于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激励。这首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苏轼以强大的内心、达观的人生底蕴向我们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冲突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观察自然物,全身心地融入其中,达到“忘我”的和谐状态,同时又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关怀。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处顺境不逸乐,处逆境不颓废;政治上不随波逐流,生活上随遇而安。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课外阅读书目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方方《喜欢苏东坡》苏东坡诗、词、文、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