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居里夫人传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精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居里夫人传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精选

ID:1117046

大小:932.02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2-05-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我的回忆(节选)1 第1课我的回忆(节选)本课话题——奉献一、从课本中积累“我的生命现已无足轻重,因为已经有很多人可以接替我的位置。”孙中山在艰难的逃亡过程中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一面宣传适合于拯救中国的民主思想。历尽千难万险,面对无数次的死亡威胁,他从来没有顾惜过个人的安危,想到的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生命。当他看到革命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的时候,他才欣慰地感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减轻了,个人生命也就无所谓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依靠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精神,才会不断走向富强、文明。二、从生活中积累2015感动中国人物、学生口中的“莫爸爸”、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莫振高,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并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默默小人物,无私大奉献,他用生命奏出了精彩的人生乐章。三、从历史中积累如果说奉献是花园,那么你就是芸芸众生中最美丽的一朵。特蕾莎修女,甘愿与贫苦为伍,为贫困送上温暖。用一双皱纹堆叠、布满黑斑、粗糙难看的手去抚摸乞丐,抱麻风病人伤残的肢体,她的那双手是“最美的手”。她乐于奉献,她要向世人证明关爱老弱病残,从我做起,生活因奉献而精彩。四、从名言中积累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5.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2 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作者简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日新,后改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小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作品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我的回忆》等。二、背景回放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从美国取道欧洲,希冀争取英、法等国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与帮助,在伦敦接受《滨海杂志》的采访时,回顾了自己在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前的革命生涯,记者对采访稿整理加工,并由孙中山亲笔签名,在《滨海杂志》上以“我的回忆”为题发表。整个谈话在事件的选择和材料详略的处理上都侧重强调革命过程的艰难险阻,强调革命队伍的一步步壮大。课文节选的是前半部分,写孙中山青年时代以为民请命的情怀“弃医从政”,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经历。三、相关知识回忆录回忆录是属于传记的一种文体,是作者对自己的生平或生平中的某一阶段的回忆。因为它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其中必然包含自传的成分。同一般的传记或自传相比,回忆录有以下特点:涉及的生活面一般比较广阔,同当代社会生活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间上没有太大差距;形式极为自由,既可完整和连贯地叙述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的经历,也可回忆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由于回忆录是作者的亲历、亲见、亲闻,所以一般比较真切,常包含许多轶事、对话和细节。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皈.依(ɡuī)(2)歧.视(qí)(3)汕.头(shàn)(4)焚.毁(fén)(5)胡髭.(zī)(6)抵.达(dǐ)(7)踝.骨(huái)(8)吼.叫(hǒu)(9)钳.子(qián)(10)盯梢.(shāo)3 (11)缔造(dì)(12)濒临(bī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弹壳(ké)逮捕(dài)星宿(xiù)蒙受(ménɡ)(1)壳甲壳(qiào)(2)逮逮住(dǎi)(3)宿一宿(xiǔ)(4)蒙内蒙古(měnɡ)2.语境辨析法(5)昏庸无道的隋炀帝乘龙舟南下巡视时,让习惯在闺阁中纺纱织布、刺绣扎花的纤.(xiān)弱女子充当纤.(qiàn)夫或划桨摇橹。(6)他接住了对手一个有力的短打球,在他将球迅疾投出之后,他的臂.(bì)膀处产生一种剧痛——肩膀和胳臂.(bei)之间脱臼了。二、写准字形dá(鞑)虏薪xiǎnɡ(饷)真dì(谛)(1)鞭tà(挞)(2)shǎnɡ(晌)午(3)并dì(蒂)莲夜mù(幕)编jí(辑)木nè(讷)(4)羡mù(慕)(5)修qì(葺)(6)方ruì(枘)圆凿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天命无常:上天的意志或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2)晴天霹雳: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霹雳:响雷。(3)盛情难却:深厚的情意难以推辞。(4)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天:天然,自然。厚:优厚。(5)臭名昭著:坏名声谁都知道。昭著:明白,显著。(6)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7)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8)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非常羞愧。(9)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厌:嫌。烦:麻烦。(10)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足:够得上,配,值得。[辨析正误]他总是把我们不.厌.其.烦.的教导置.之.度.外.,认为这些经验无.足.轻.重.。辨析:“置之度外”是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使用“置之不理”更恰当。(二)易混辨析1.申诉vs申述4 (1)为了能够竞选上学生会主席,他向各位评委作长达一个小时的申述报告。填一填(2)当下正值快递业务旺季,市邮政管理局要扎实做好快递业务旺季消费者申诉处理工作,确保消费者申诉得到有效处理。都是动词,都有“说明情况”的意思。辨一辨申诉:①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申述:详细说明。2.度过vs渡过(1)合肥野生动物园昨天清晨出生的小黑猩猩今天状况变好,基本已度过危险期,游客们可能“五一”就能在小动物幼儿园看到它。填一填(2)为了维护广东省家禽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帮助家禽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广东省将安排超亿元补贴资金。二者都是动词,都有“经过”的意思。辨一辨度过:指经过一段时间,多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渡过: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如江河湖海等;也说渡过难关、危机等。作者通过回忆青年时代和革命之初自己几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表现了他在革命活动中面对追杀表现出的镇定与执着,面对叛徒表现出的宽厚与明智,面对朋友表现出的信任与坦荡,以及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敢于牺牲、大义凛然、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精神。↓我的回忆(节选)国家、时代需要5 一、阅读课文第1~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中“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一句中的“有益”指的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作者说的这一“有益的职业”?答:参考答案:作者说这一职业“有益”指的是学医可以医治中华同胞的身体,对于国人“有益”。这一“有益的职业”是当时作者基于对祖国人民的热爱而说的,是作者在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2.简要阐述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阐明了自己会讲英语和学医的来由,为后文的国外逃亡和弃医从政作了铺垫,同时他喜欢医学,准备将来医治国民,也表明了他一心为民的性格品质。3.文中“我在那里度过一生中欢乐的五年”一句在文章结构方面有何作用?答:参考答案: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孙中山在香港一所医学院注册入学;又启示了下文,欢乐的五年之后,自己拿到文凭去开业行医。4.作者引用了帝舜的“天听自我民听”,结合上文,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参考答案:作者引用古代圣贤舜的这句话既有拿帝舜与当时皇帝的对比之意,又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皇帝和时政的极为不满。5.简要概括作者从为民行医到弃医从政的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答:参考答案:原因主要有:①作者怀有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事业;②由于社会动荡,作者行医四处碰壁,并不顺利;③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清政府的无比失望。二、阅读课文第33~4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文中除了叙述作者自己的经历外,还有很多细节,下面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 经历(细节)作用在“南京”轮船上作者与要出卖自己的人对话,第二天听说对方投水自尽。在广州时,与捉拿其归案的两个官吏争论,官吏最终放弃了逮捕行动。参考答案:经历(细节)作用运用了衬托手法,用一个穷人想出卖作者在“南京”轮船上作者与要出卖自己的人而后又无地自容地自尽,表现出作者所从事对话,第二天听说对方投水自尽。的革命事业的伟大和作者人格的崇高。思想争锋,表现孙中山先生所持的救国观在广州时,与捉拿其归案的两个官吏争论,点,得到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赞同,显现其伟官吏最终放弃了逮捕行动。大。7.文中的“他是一个好人,致力于行医”一句有何用意?答:参考答案:明指孙中山的职业,实际上指他从事的救民于水火中的推翻帝制、寻求民主道路的思想及行动。两个清政府的官吏称他为“好人”,即表现对孙中山思想的认同。8.全文几乎都在描述孙中山艰难的逃亡经历,为什么文章结尾处作者会说“我的生命现已无足轻重”?答: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在逃亡过程中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一面宣传适合于拯救中国的民主思想,使这种思想在国民中逐渐扩大,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作者从来没有顾惜过个人生命,当他看到革命者的队伍逐渐扩大起来的时候,他才欣慰地感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减轻了,个人生命也就无所谓了。1.时空结构时空结构是人物传记在结构安排上的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它能使结构清晰,人物经历层次分明,便于读者走近传主,拉近与传主的距离,汲取人生的教益,也有利于作者展示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本文就是巧妙地运用时间推移与地点转换来组织材料的。2.语言准确、鲜明、平实人物传记是写真人真事的文体,因此,语言要准确、平实;同时,又要给读者以深刻印7 象,在适当时候可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使语言生动活泼。如孙中山回国后,在“南京”轮船上,一个金姓人打算出卖他,被说服后惭愧自尽的情形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3.选材真实典型,材料详略得当传记的写作一定要做到选材真实典型,材料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本文所选材料无不真实典型,材料无不详略得当。如广州起义后逃往港澳是略写,回国之后几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是详写,这种详略全为表现主旨服务。所选材料既真实又典型,从而再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和坎坷历程。如何使作文详略得当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详尽的描写,多倾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不同的题材,写作的详略不相同。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人略叙事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事件的叙述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而在于显示人物。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要通过对菲利浦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刻画,来揭示他们的冷酷、认钱不认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本质。至于于勒的败家和被遣送到南美洲的过程,及到哲尔赛的旅行经过等,与文章中心的表达关系不大,只是为渲染菲利浦夫妇的性格服务的,所以不用详写。2.以事件为主的记叙文,详记事略描人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于刻画人物。这类文章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和品质。如张抗抗的《感悟珍珠港》一文,在回顾珍珠港事件时,根据主题需要,文章重点要记叙的是发生在珍珠港的这一悲惨的事件,而对日军残酷的轰炸及美军狼狈的反击,并没有详细叙写,只用“美军地对空高射炮在五分钟之后才开始还击”一语带过。因为本文重点是以此事件的悲惨来警示后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巨大。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详绘景略抒情这类文章往往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才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而抒情是升华,是概括,要略写。最典型的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表现出春天富有特征的景色中包含的勃勃生机,那种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充溢于写景的字里行间,却绝少直接抒情的语句。8 4.详记叙略点睛记叙描写类文章,有时要更好地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此类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详写;抒情、议论是辅,只是深化中心,凸现人物思想性格,只需点睛式略写。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生前几件小事,展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而结尾的议论是对母亲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字虽不多,却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总之,记叙事件、描写人物、绘制景物时,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剪裁讲究,就不会平分秋色,也不会避重就轻,就能做到: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要内容,寥寥几笔,清楚明了。这样也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请以“我喜欢夏季”为话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做到详略得当。250字左右。答:答案示例:我喜欢夏季夜幕徐徐降临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已摇着小扇,喝着浓茶在院中聊天乘凉。屋里太热,我也搬了板凳来到院里。夜,是多么恬静幽雅啊!晴朗的天空像一匹优美光滑的蓝色绸缎,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浸在牛乳中,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似红霞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浓香。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每当这时,树叶就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蛐蛐”“唧唧”“铃铃”地唱着歌儿,此起彼伏,组成一支和谐的乐曲。我想:这是它们在开音乐会吧?我被这美妙的夜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考点对接鉴赏细节描写学习《我的回忆》,我们重点赏析了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着重考查的一种表现手法,因此,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有:(1)深化主题;(2)刻画人物性格;(3)显示时代背景,描绘典型环境;(4)推动情节发展,增强9 故事气氛;(5)表现人物感情。(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10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在“养猪”的相关描写中,“搔痒”“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等动作描写,体现了农人对猪的珍惜之情。在“卖猪”的相关描写中,文章写了爷爷、奶奶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猪,在猪被拉走时,奶奶还要喊“猪娃子耶,回来哟!”等内容,使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一方面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珍爱,一方面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参考答案: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11 食的态度形成对比。解答细节描写类题目的方法1.确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分为场景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等等。2.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3.依据题目要求,结合前面分析,确定答题的内容,整理归纳答案。12 驻足于孙中山故居门前,我的思绪不能平静。眼前的翠竹多像先生的精神,常青常绿。[佳作赏析]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我是朝圣者,轻轻地,怕踏醒你操劳一生后睡去的好梦。是谁改变了历史,让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土崩瓦解。沉思在你的雕孙中山!他,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像上。六分幸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福,四分鸟语花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动。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香。”叶才生面孙中山少年便播下忧国忧民的思想。年少的理想,常在油灯下折射光芒。后远涉对孙中山故居重洋求学,满腹抱负无法施展。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载之,谱名德明,号如是说。同是驻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在留洋时接受了来自西方的启蒙思想,拥有了哲学的思辨。他的心中装满了人民的疾苦,为了拯救水深火足于孙中山故热的中国,当年伏案疾书,向清政府痛陈时弊。然而,清政府救不了旧中国。1894年居门前,作者凝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1895神遐思,不忍离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去,他满含深情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此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地怀念着这位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孙中山,黑暗中找到光明,绝望中找到希望。他是精神的先驱,驱逐迷蒙的思世纪伟人,用细想,迎来世纪希望的曙光。腻的笔触向我二十世纪东方风云变幻,在世纪的风口,他站成永恒的塑像。们娓娓地讲述当我沿着翠亨村走过,百年多的风雨,并没有使这山村有惊天动地的变化、变迁,许多的民居古色古香,不少青砖灰瓦的老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童年孙中山上过书塾的了孙中山先生祠堂还在,保持着一种朴素亲切的气息。而就在这里却产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使中的故事,读来感国发生深刻的变化。人至深。旧居保存基本完好。当年的孩童,为什么却偏好听洪秀全的故事,从小思想里是否就埋下了革新的种子?翠亨村,因为他,有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掀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香港、檀香山、广州、武昌、上海、南京……大半个中国,留下他奔走呼号、挥师转战南北的身影。他的身影贯串中国革命的历史。他高举三民主义旗帜,引导中国革命向纵深发展。坦荡的胸襟令人肃然起敬。古朴的旧屋,生出一种精神。饮水思源,多少人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寻访历史的踪迹。绿荫环绕,万古长青。凝神遐思,驻足门前,不忍离去。再一次回眸,轻轻转身离去,把先生的精神注满我脚下的道路。13 (时间:40分钟满分:48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是()①美国中文网报道:全美穆斯林自巴黎11月13日恐怖袭击就担心自身处境,近日又发生了加州圣伯纳迪诺枪击案,一系列事件更让他们________。②特种兵全身伪装,在泥地中匍匐前进,旁边站着两名教官,手持步枪朝向他们身旁开火,如此严酷的训练令人________。③这种一天之内甚至一夜之间房价大幅上涨的新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有房的你,无房的你,看到之后,都会________。A.心惊胆战提心吊胆心惊肉跳B.提心吊胆心惊胆战心惊肉跳C.心惊肉跳心惊胆战提心吊胆D.提心吊胆心惊肉跳心惊胆战解析:选B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心惊胆战:形容极其惊慌害怕。心惊肉跳: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也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内心极度惊惧恐慌。三者都表示害怕、惊慌;“提心吊胆”有时偏重担心,“心惊胆战”只表示十分害怕、惊慌,“心惊肉跳”的害怕程度较之更深。句①明显是“担心自身处境”,句②中“步枪朝向”“身旁开火”确实令人害怕,句③房价的过高上涨真的令人心惊肉跳。故选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孙中山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具有崇高、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政治理想。B.近几年,号称专业防雾霾的N95口罩开始热销。专家表示,大多数卡通口罩不仅有毒,而且还不防尘,而N95口罩也并非适用所有人。C.孙中山的整个谈话在事件的选择和材料详略上都侧重革命过程的艰难险阻,没有宣扬自己的功绩,很有伟人风采。D.孙中山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以为民请命的情怀“弃医从政”,走上了民主革命。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应为“具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崇高的政治理想”。B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不防尘,而且还有毒”。D项,成分残缺,在“民主革命”后加上“的道路”。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列宁由衷地赞扬这位中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这里的亚洲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种精神和气概是这样一个阶级所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14 ②它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③这个阶级不是在衰落下去,而是在向上发展④决不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而硬要保存和恢复过去的东西⑤它憎恨过去,善于抛弃死去了的和窒息一切生命的腐朽东西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①⑤④D.③④②⑤①解析:选C认真分析,会发现这5个句子有很强的逻辑性,是由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的。③句中的“这个阶级”紧紧承接了题目中的“这样一个阶级”;③句中的“向上发展”指的就是“未来”,这样就与①②两个关于“未来”的句子联系了起来;①②两句稍加分析就会知道②在前;④⑤句再说“过去”,⑤句说“善于”,④句说“绝不”,⑤句在前,④句在后。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4分)按语:解析:本题是要写“按语”。按语也叫做“编者按”,简称为“按”,是编者对编发文章的提示、说明、评价等。可以就事论理,也可以借题发挥。一般写在一篇文章或一组文章的前面,有的则穿插在一篇文章的中间,大都是评论性的。知道什么是“按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让我们记住为辛亥革命奉献出热血生命的英烈!5.以“天下为公”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4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所以“天下为公”的口号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答:参考答案:“天下为公”的口号的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因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6.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1:据新华社电,南京市政府9月30日透露,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有关中山陵免费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材料2:面对“为何不学西湖免费模式”的质疑,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解释15 说,那种模式难以直接借鉴。他表示,西湖是从湖外可以免费进,入园后景点分开售票,票价也比之前有所提升,在这种“大门开、小门关”的免费模式下,西湖免费开放后第一年门票收入反而高了5.6%。同时,西湖由于地处城市中间,可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收入。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答:参考答案:(示例一)我支持免费开放中山陵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可以更好地发挥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可以提高城市和市民生活的品质,让市民享有更多的参观机会;第三,有利于以景点的吸引力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多方拉动城市经济向前迈进。(示例二)我反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会明显影响中山陵园的门票收入,并有可能因它的免费开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其次,免费开放后形成的游客数量的增多,会明显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第三,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游客人数过多,对中山陵园文物保护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作为旧中国的资深外交家,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是昔日外交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9年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做出了贡献。作为外交家,顾维钧不仅在巴黎和会上表现了中国人的气概,在其他很多时候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交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16 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台湾著名学者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写过《顾维钧传》的肖岗回忆:“知道他的名字,始于将他与梅兰芳、汪精卫并称为中国‘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画。我的学生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那时顾维钧的外交活动踪迹,常常是学校师生乃至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顾维钧在国联控诉日本的侵略了’‘顾维钧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50年后,著名学者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说:“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从踏入外交界的那一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顾维钧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有删改)相关链接:①1919年的中国,在夹缝中生存,毫无国际地位而言,巴黎和会见证了“弱国无外交”的事实,而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行为,是中国人第一次挺起胸膛向列强说“不”!史学家唐德刚说过,中国有两个半外交家,李鸿章、周恩来和顾维钧,顾维钧算半个,半个是因为他没有实质的外交决策权。但顾维钧却被历史学家公认为,为中国近代外交史翻开了光辉的一页。②1957~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1972年,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代表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顾维钧,并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终其一生保持着中国国籍。生前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来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顾维钧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家,他一生中在众多的外交场合据理力争、不甘人后,维护了国家的权益,具有非凡的才华和爱国情怀。17 B.学者、作家对他的外交才能均有赞誉,可谓国际影响之大、评价之高,这就意味着他是一位影响几代人的外交风云人物。C.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表现了中国人的气概。D.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平实、质朴,没有细节描写,客观真实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符合传记文体真实性、史实性的特点。E.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传主一生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传主形象,从而对传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解析:选ACB项,多人的夸赞能够说明顾维钧的国际影响,但不能说他就是一位影响几代人的外交风云人物。D项,“没有细节描写”有误,这篇文章有几处细节描写。E项,“以时间为线索”“较为全面的认识”错误。8.请概括“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主要业绩。(6分)答:解析:回答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这道题要求筛选出顾维钧作为外交家的业绩,即顾维钧在外交方面的成就等;二是问题涉及的具体区域,即文中哪些内容是关于顾维钧外交方面的。答题时要注意筛选,比如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对山东主权的争辩、独立支撑代表团、拒签和约,在国联控诉日本侵略,在《联合国宪法》上第一个使用汉字签名等。参考答案:①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出色地阐述了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做出了贡献。②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他独立支撑代表团,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顾维钧在国联控诉日本的侵略,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④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使用汉字签字的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9.纵观全文,温源宁、肖岗及英国报纸专栏作家对顾先生的评价,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答:解析:把握人物品评语言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评价的具体内容,二是对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三是在表达上、内容上的作用等。这些人对顾维钧的评价都表现了顾维钧作为外交家的人格魅力,对刻画顾维钧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能丰富文章的内容,18 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传记的真实性等。参考答案:①传主形象上,从侧面突出表现了顾维钧的外交才能和沉着、和蔼等人格魅力,使得人物形象丰满。(2分)②内容上,引用学者、报刊的话高度评价了顾维钧,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③表达上,多用他人的评价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2分)10.“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先生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顾维钧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二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重要作用。从文中可以看出,顾维钧的身上体现了爱国热情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体现了博学、平易近人的品格以及过人的胆识等,而这些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拟写答案时,可以先写顾维钧的品格,然后写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参考答案:(启示一)当今时代的我们需要像顾维钧一样有爱国热情,捍卫民族尊严,富有民族责任感。(爱国、维权)(启示二)当今时代的我们需要像顾维钧一样具有出色的才华和过人的胆识。(才能、勇气)(启示三)当今时代的我们需要像顾维钧一样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博学多识。(人品、学识)(8分)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本课话题——清醒一、从课本中积累“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住他们么?”是麻木地死去还是清醒地面对?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在临终前清醒地看到悲剧感觉痛苦悲伤,但起码可以看到一丝希望在绝望中熄灭,有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准备:即使身陷19 绝境,但我不怕,因为我在最后一瞬间选择了坚强面对,保持沉着而稳重,也不感到遗憾了。人生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些不幸,而在这一刻,清醒给予人最后一刻的满足空间,所谓死而无憾。二、从生活中积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中国政府是十分清醒的”,只有“清醒”,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古语云“居安思危”,我想,温总理所说的清醒正是源自于一种危机意识。试想,如果政府没有清醒的危机感,国家何以能挺过亚洲金融风暴、“非典”流行、汶川大地震与全球金融危机?更何以不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生的持续改善?一个人,只有“知己之处境,审他人之势”,才能长足发展,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族的自信心和人民的勤劳智慧,更需要一群头脑清醒的人,一群能在受阻时给予力量、前进时打镇静剂的人。这些人,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喊醒“铁屋子”里昏睡着的人。三、从自然中积累在亚马逊热带丛林中生存着一种有极强捕捉蚂蚁本领的蚁熊。据统计,一只成年的蚁熊每天要吃掉1.6万只左右的蚂蚁。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蚁熊捕食蚂蚁,从来都不会赶尽杀绝,每刨开一个蚁穴,蚁熊只吃掉其中一小部分,即使还不足以充饥,蚁熊也放弃其他的蚂蚁,而去寻找下一个蚁穴。蚁熊清醒地认识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才能使自己的种族繁衍不断,才有子孙后代的生生不息。无独有偶,加利福尼亚海域附近的水母每天面对很多凶残的虎鲸、鲨鱼,它时刻警惕着,在逃命中逐渐变得坚强;南美洲一种凶悍的苍鹰自小就在母鹰残忍的生存训练中逐渐强大,直到完全适应各种环境,开始独立生活。蚁熊清醒地认识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只能自断后路;南美洲苍鹰清醒地认识到,历经苦难才能“涅槃”成钢,翱翔蓝天!保持生命的清醒,方能拒绝诱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壮大自己。四、从历史中积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子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清醒之后的他们更是熠熠生辉。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箫声。一顶草帽,一把镢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弃了官场名利。“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他逍遥而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自在而清闲。面对现实,他选择退去,息隐蒿莱,这是伟人们在血雨腥风里清醒后的选择,是清醒让他的生命变得如夏花般绚美。五、从名言中积累1.真正的诗人哪怕在做梦的时候也是清醒的。——兰姆20 2.为清醒的人引路是一种美德,为醉汉引路是一种义务。——兰多3.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4.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歌德5.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不干蠢事。——冯塔纳一、作者简介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曹聚仁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20多岁时登上了暨南、复旦等大学的讲坛;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创办了《涛声》《芒种》等,鲁迅也经常为之投稿;抗战时投笔从戎,成为战地记者。并于1935年与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组成抗日救国会;1956年起,开始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波,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以及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重视;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逝世。曹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70余部作品,4000余万字。作品:《国学概论》《中国学术思想随笔》《中国文学概要》《鲁迅评传》《万里行记》等。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该书共分29节,以随笔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情况作了中肯、独到的评述。《鲁迅评传》属于他传,写于1956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思潮开始被清除,而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那个年代,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尽力神化,二是竭力丑化。不是把鲁迅捧为“圣人”,就是把鲁迅说成“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力求“从直接的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多次对神化、圣化鲁迅的现象公开反对,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鲁迅,让读者见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三、相关知识人物传记1.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狭义的人物传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他传。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21 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的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征,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我。著名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他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人物传记还有道德功能,可以对读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传记以其最方便的形式,真实性和艺术性等特殊的魅力,对弘扬和宣传人物的精神品质,取得极好的效果。罗马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称他写作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为楷模指导自己的一生”。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甲寅.(yín)(2)刍.议(chú)(3)谬.论(miù)(4)客栈.(zhàn)(5)橐.橐(tuó)(6)抵.罪(dǐ)(7)旌.表(jīnɡ)(8)笔.触(chù)(9)诨.名(hù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差不多(chà)刊载(zǎi)(1)差参差(cī)(2)载下载(zài)抹布(mā)折本(shé)(3)抹拐弯抹角(mò)(4)折折腾(zhē)2.语境辨析法(5)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时,就必然会为人治的“复辟.(bì)”开辟.(pì)道路,上访的人都是相信“批示”甚于相信法律的。(6)时间已是正午,天气闷.(mēn)热异常,忽然几声闷.(mèn)雷划破阴沉的天幕,雨点从空中淅淅沥沥地洒落。(7)当第二炮兵抢险救灾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这个满目疮痍、遍地狼藉.(jí)的山中小镇22 时,废墟中悲伤和沉重的目光,终于闪耀出慰藉(jiè)和欣喜的亮色。.二、写准字形bǎi(捭)阖分miǎn(娩)(1)bài(稗)官(2)央měi(浼)泥nào(淖)dān(殚)精竭虑(3)船zhào(棹)(4)shàn(禅)让蹒shān(跚)绸móu(缪)(5)shānshān(姗姗)来迟(6)杀lù(戮)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2)插翅难逃:插上翅膀也难逃走。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3)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对敌人的仇恨极深。[辨析正误]千万别听到股市中的“暴富”故事就怦然心动,不量力而行,差.强.人.意.,迟早要吃大亏,甚而被股市套牢,那时就插.翅.难.逃.了。辨析:“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地把词语理解为勉强去做,不合语境,故成语使用错误。“插翅难逃”一般指在被围困,或被囚禁的境地而难以逃脱。属用错对象。(二)易混辨析1.爆发vs暴发(1)业界预测,随着品牌厂商入局,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功能逐渐完善,智能手表概念将渐深入人心。未来几年,这一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性的局面。填一填(2)6月28日,受持续暴雨影响,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暴发泥石流,导致部分房屋倒塌,县城到镇中心的道路被阻断,消防等救援人员徒步行进6公里到达现场实施救援。都是动词,均有“发生”的意思。“爆发”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当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辨一辨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多用于具体事物。2.暴露vs揭露这起事故不仅暴露出集装箱未按规定申报的危险性,也揭露了某些领导自作填一填主张,一手遮天的严重问题。辨一辨暴露:侧重于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23 揭露:侧重于使隐蔽的事物显露,一般用于问题、矛盾或本质。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揭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原来的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创作白话小说、投身新文化运动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和其历史意义。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仿佛感受到鲁迅先生的苦闷沉默、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反对美化、神化传主的精神。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一句表现了什么?答:参考答案:这句话深刻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认识得深刻,觉醒得早,并立志要改变国人现状的思想。这也是鲁迅先生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重要原因。2.鲁迅和金心异的谈话是比较隐讳的,大多采用比喻的手法,结合语境,填写下列表格。明指暗指(1)铁屋子(2)熟睡的人们24 (3)较为清醒的几个人(4)毁坏这铁屋答:参考答案:(1)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2)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3)指当时觉醒的追求进步、开始革命的人。(4)摧毁黑暗的旧中国。3.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意思?答:参考答案:虽然并不如许寿裳那样觉得它谬,却也反应冷淡。这句话表明鲁迅决定抛弃自己的看法,接受钱玄同的建议,写文章“呐喊”。4.由鲁迅对《新青年》态度的变化过程,你想到什么?答:参考答案:由此我们看出鲁迅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个未卜先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生的思想导师和无处不在的领导者,更不是具有改变历史的力量的神,他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矛盾的和痛苦的挣扎过程的。他是一个想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来呼唤国民觉醒和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学家和后天思想家。二、阅读课文7~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为什么说鲁迅“在《新青年》上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答:参考答案:虽然鲁迅只是主观上支持新文化运动,但他的创作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给中国文学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6.第7段直接引用的文字,怎样理解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答:参考答案: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意思,是为当时的革命助阵呐喊,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持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7.“助阵”的观点表明了鲁迅怎样的想法?答:参考答案:表明了鲁迅当时对提倡白话文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要支持那些倡导文学革命的前驱。他仍要坚持自己的创作观点,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8.作者曾对鲁迅说过要把他写成“人”,那么,在作者的笔下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25 答:参考答案:鲁迅也有迷惘的时候,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他是从迷惘中逐渐清醒的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的作家。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能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1.语言自然、平和、朴素,接近口语,又不失文采曹聚仁说,他撰写的这部《鲁迅评传》只是“一本通俗的鲁迅传记,而不是一部专家的著述”。因而作者采用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平等的姿态与读者进行文化对谈,丝毫没有摆出学问家的架子和教师爷的面孔。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文章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成分,不失时机地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简洁明快,恰到好处。如第7段,在写了许寿裳的评论后,说: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虽然只是一句评论,却有好几层意思。一方面紧承许寿裳的评论,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鲁迅当时为《新青年》投稿的意图,“只是一种助阵”。写作时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首先应了解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那么,写作时应该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呢?1.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激、赞美之情,深化文章主题。2.点示法26 这种方法是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如《狼》的结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前者表现出一种评价和赞美,后者表现了一种嘲讽,显示了一种哲理。3.呼应法主要表现为首尾呼应和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就使用了呼应法收束全文。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4.穿插法这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如《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严密,而且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在运用以上方法的同时应该注意,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的,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记叙文。现在不少中学生,写起记叙文无人无事,只是一通大而无边的议论,致使文章非牛非马,这是应该竭力割除的痼疾。阅读下面的记叙短文,然后在结尾处加上50字左右的议论,起点题和照应开头的作用。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不断地被我发现着……妈妈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洗衣服是她宁可不吃不睡也非做不可的“工作”,她把脏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揉呀,搓呀,还不时用沾满泡沫的手擦擦额上的汗,捶捶发酸的腰。妈妈洗衣的情景,犹如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断地“播放”着。终于有一天,我拿着自己的脏手帕,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去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手帕洗干净了,我嘘了一口气。这时,我发现早已倚在门边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爸爸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可他从不陪读,也不检查作业。他总说:“我相信孩子。”我听了这话,精神上有了一种莫名的动力——一定要好好学。我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这一切。当我把大红的证书捧给爸爸时,我发现爸爸不爱笑的脸上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奶奶七十多岁了,她非常疼爱我,姑姑来看望她时,总会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而奶奶27 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她说:“让我的乖孙女吃吧,好长大个子。”我明白奶奶对我的爱。于是我拼命地投稿,用得来的稿费买了一袋奶粉,当我把奶粉放在奶奶眼前时,我发现她那本已混浊的眼睛里闪出晶莹的泪花。答:答案示例:发现,使我看到了妈妈的欣慰;发现,使我懂得了爸爸的希望;发现,让我回报了奶奶的疼爱。发现让一切更美好!考点对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分析和鉴赏文中的比喻手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作为重要句子之一的比喻句,往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高考阅读题中经常考查,深受命题者青睐,也是我们学习修辞的重点。(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梁宗岱先生温源宁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②……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②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28 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注]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②孙唐:德国体育家。请指出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其次是判断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本句把梁宗岱先生的辩论比喻成练武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好辩论的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好辩论的状态和性格特点。对于现代文阅读中的比喻句我们应该如何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它们的含意呢?具体思路是:1.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2.联系语境,概括比喻义。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脉搏,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紧扣主旨,理解比喻义。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要在通读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解释比喻句的含意。上面几种解读比喻句含意的技巧,不是单一使用,往往都综合在一起来解读比喻句的含意。29 [佳作赏析]铮铮傲骨的刚性和温厚慈爱的柔性,构成了鲁迅伟大的人生。鲁迅独具魅韧性的战斗,冷峻的文风,一个也不宽恕的坚决,冷得有点“酷”力的文学作品,深刻的表情,这就是“标准”的鲁迅形象。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看到还有一个柔性的鲁迅,一个平易近人、妙趣横生,敏感生动的鲁迅,而丰富的思想和崇这样的柔性同样是鲁迅在同时代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样显映在他的文高的人格,感染和哺字当中。育着一代代敬仰他柔性的鲁迅让我们看到他的善良、敏感,读出他的脆弱、矛盾。许寿裳先生编写的“鲁迅年谱”里,记述了鲁迅八岁时的两件小事。的品行道德、喜爱他那年的某一天,鲁迅家里的长辈们在一起玩推牌九,鲁迅在旁边默默的学问文章的人们。30 观看,“从伯”慰农逗问鲁迅:“汝愿何人得赢?”鲁迅立即对答道:“愿文章从鲁迅的侠骨大家均赢。”也是这一年,鲁迅的妹妹端姑刚刚出生10个月就因病夭柔情写起,刻画一位折。当端姑病重时,八岁的鲁迅在“屋隅暗泣”,他的祖母问他平易近人、妙趣横为何哭泣,鲁迅答曰:“为妹妹啦。”少年时代的鲁迅灵活好动,被人称为“胡羊尾巴”。他到南京求学生、敏感生动的柔性期间,骑马飞奔的技术在同学中是最好的。身为长兄,他专程回国接的鲁迅形象。选取的弟弟周作人一同到日本留学。他对自己的母亲更是百依百顺,不但答事例有他八岁时的应回国同朱安结婚,而且倾全力在北京买房,接母亲、朱安及周作人一家共同居住。凡有青年或后学来访,鲁迅即使再繁忙也会热情招待,两个故事以及少年诚恳交流。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温情和柔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鲁迅对家的责任心如何不丈夫”,这是身为父亲的鲁迅从另一角度对人间亲情的真切表等。然后分析鲁迅体述。中年得子的鲁迅,既要写反抗黑暗的战斗檄文,也要为海婴讲“狗现出韧性的战斗、冷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的故事。他为柔石的被害悲痛,同时担忧和挂念柔石双目失明的母亲及其妻儿的命运。每当此时,我们感受峻的文风的原因。到的并不是一个高调的革命者,而是一个心怀善意和温情的敏文章通过对比,表现感的诗人。出人们印象中冷峻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郑重的感激之情,才使得鲁迅心灵的温暖时时让人感知。他不愿沉溺于其中,但又不能绝然而弃,因为时时怀的鲁迅是因为战斗着一颗爱心,这爱心又对自己前行的脚步形成阻滞。现实的战斗要求使然,而真实的鲁迅他勇敢前行,个人的并不那么显眼的“感激”之情又让他无法真正做是十分珍惜、决不放到勇猛。这样一种矛盾与冲突,使鲁迅的思想拥有别样的风采。他对社会、民族、历史的思考同个人的生存、发展,家庭的平安、温暖纠弃这种柔情的。正是结在一起,鲁迅的思想也因此常常超越“时事”层面,引向更深的人这种复杂、矛盾的情生哲学的思考。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感使得鲁迅的文章尔凯戈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形成某种暗合。更有感染力。鲁迅知道,一个勇敢的战士不应沉溺于脆弱的感情,然而他又格外珍惜、绝不放弃。从哲学的意义上讲,鲁迅思考着思想本身的负担,“人若一经走出麻木境界,即增加苦痛”,“但一有知识,就不能再回到这地步去了”(1925年3月23日致许广平)。鲁迅终其一生都在这样一种战士式的前进要求和柔性的感情之间作思考,作斗争,作抉择。这样一种纠缠、矛盾、犹豫、决绝,恰恰是鲁迅思想和文章独有的魅力。他的感情和文字在充满战斗力量的同时,也充满了感染力,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产生悠远而长久的回响。(时间:40分钟满分:4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许寿裳氏所说的,周树人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写小说,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从白雪皑皑的北国林海,到绿影婆娑的南疆椰林,处处都有公安民警警惕的目光,恢恢法网全面撒开,犯罪分子插.翅.难.逃.。D.在抗战期间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工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31 觉得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解析:选BB项,“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B.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C.“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D.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看”前加“上”;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或“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评传》是我国已故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①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②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评述③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④曹聚仁写的《评传》是最具个性的⑤在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⑥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A.⑤②①⑥③④B.⑥⑤④③①②C.④⑤③⑥①②D.③⑤②⑥④①解析:选B空格前的内容是定位《鲁迅评传》的,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主要介绍曹聚仁写这本书采用的手法等。应该先介绍写作的时间,然后分析不同的版本中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的优点,再介绍曹聚仁写作时遵循的原则等。4.语文新课改中,鲁迅的作品是否应“请出”中学语文课本,金庸的作品是否应“请进”中学语文课本,成了一个争论的热点。请你根据要求,阐述理由。(5分)(1)主张留住鲁迅的作品,反对“请进”金庸的作品。①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答:32 ②运用对比和反问的手法。答:(2)认为鲁迅和金庸的作品并不矛盾。答:参考答案:(1)①武侠小说不过是俗文学,只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点心,怎能进入为中学生补充精神营养的课本殿堂呢?②读鲁迅,让人关注现实,积极行动;读金庸,却教人忘记现实,想入非非。岂能驱逐鲁迅,向俗文学献媚?(2)一个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一个是主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鲁迅和金庸的内在精神其实是相通的。5.在下面语句的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4分)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第一步,要找出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所写句子一定要与它的句式相同;第二步,要使修辞一致,所给例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所写句子也要保持一致;第三步,要注意语言流畅、有文采,能体现出鲁迅作为文学家和革命家的本色。参考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利剑剑锋直指黑暗时代的魑魅魍魉6.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表一你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重要吗?非常重要81.6%一般2.8%无所谓15.6%表二你的网络注册名是实名吗?是2.1%不是76.5%不作答21.4%(1)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不能使用数字作答)(2分)答:(2)请谈谈你对“网络实名注册”的看法。(4分)答:解析:回答问题,注意把握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体现的意义。第一问,通过观察数33 据,客观描述数据传达的信息,抓住81.6%和76.5%两个重点数据作答。注意题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第二问,主观性较强,可结合现实生活作答,谈实名制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大多数人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很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又没有践行网络实名制。(2分)(2)优点:对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减少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环境、监督公共言论、规范网民行为、强化网民责任意识、推动诚信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缺点:网络本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地方,实名制可能导致人们因为过于担心因言论不当被惩罚,而不敢公开发表言论、传播信息。同时,如果网民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难免会被不法之徒盗用和滥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信息安全则是基石。只有加强信息保护,才能更好地推进网络发展。(4分)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鲁迅的生活智慧战士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战斗的。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后勤工作,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对于一个思想战士来说,生活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情绪和战斗的结果。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鲁迅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举个例子:根据老舍的回忆,当时老舍当个“劝学员”——教育分局局长,每月100元,小学校长40元,小学老师25元,学校的勤务员6元。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性质的管理员8元,而馆长李大钊300元。老舍说当时1毛5就可以吃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三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这些只要1毛二三,如果1毛5,就可以再来一壶老白干喝喝了。这一顿饭现在在北京,15元恐怕还未必能拿下吧!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他跟章士钊打官司,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章士钊免了鲁迅的职,许多人等着谋他的缺呢。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领导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国民党政府的钱,还要骂国民党。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但骂也是该骂的。跑到外国去,在帝国主义的大旗下面骂中国,那是没出息的表现。34 我就在国内以笔作枪,贬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实重视饭碗,重视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态度。鲁迅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的这个真理,而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的。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决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小杂感》)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鲁迅在《世故三昧》中写道: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亚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那么,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许寿裳说:“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了。”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鲁迅先生绝不假装清高,他很看重他的固定薪水。因为每月300大洋的薪水,在当时的北京,能让他有很高的生活标准。B.当学生不想在军队当官,要辞职不干时,鲁迅先生教导学生的话,让我们得到启示:如果日子过得艰难的时候,所以只能混混。这里的“混混”就是在特定情况下,为谋生不妨随波逐流。C.第4段中,作者提到北京市民的生活标准,既表现鲁迅先生薪水之高,也突出了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就。35 D.鲁迅先生能够在所谓的高人讲话时知道应付、懂得世故,但是在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时,他却拒绝逢场作戏,是因为这件事有损民族大义,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绝对不会接受。E.本文从大处着笔,由战争的后勤引出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而谈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的智慧,又通过几件小事重点写他对钱的看法,提到生活中的智慧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点到鲁迅先生的思想文学主张受生活的影响,思路清晰,层次递进。解析:选AEB项,这里的“混混”指的是有精神追求的同时,也要注意保住饭碗。C项,“突出了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就”错。D项,“有损民族大义”于原文无据。8.结合文本,概括鲁迅先生生活智慧的表现。(6分)答:参考答案: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或:重视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重视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经验;既世故又直率。9.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答:参考答案:(1)围绕表现传主生活智慧的主题,选取了传主的典型事例表现传主睿智和果断的精神特质。突出中心。(2)不仅论及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的智慧,而且深入到鲁迅先生思想中的智慧,从而突出传主形象。(3)本文大量引用传主说的话,来表现他对钱的态度和对世故的看法,既体现了材料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传主的精神品质。(4)在谈及鲁迅薪水的时候,除了详细列举老舍、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薪水外,还详尽地介绍了1毛5分钱的购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了鲁迅对薪水的重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10.许寿裳说:“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了。”如何理解这句话?联系文本探究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8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探究题,最关键的在于基于文本的主体内容和文体特点,发表独具个性的看法和观点。切忌背离文本,一味拔高式地高谈阔论。同时,把握题干中的要求,以题干的“题眼”为解题的突破口,联系具体文本内容,作为展开探究的论据式支撑。最重要的是必须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观点句具有鲜明性、准确性、概括性。论述部分做到条分缕析,层次清楚。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够从文本出发,提出观点,表明态度,自圆其说即可。36 参考答案:(1)许寿裳认为,说鲁迅长于世故和不通世故都是不对的,这两种说法都不能从全面的视角来了解鲁迅。许先生认为鲁迅的世故是与时代的不调和,不随顺潮流,保持个性独立。(2)鲁迅先生与世俗之人有共同的喜好——爱钱。钱被世上清高之人鄙弃,但鲁迅先生并不把对物质的追求看得低俗,他认为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有决定作用。如,他接受蔡元培的大洋,却又痛骂国民党;他圆融婉转,应付所谓的学者名流,但这世俗的一面恰恰是鲁迅智慧的表现。涉及民族大义问题时,鲁迅先生又不趋炎附势、一味顺随,显得不合时宜。如,他拒绝参加中日通航典礼。第3课居里夫人传(节选)本课话题——荣誉一、从课本中积累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居里夫人天性超脱、纯朴,这使她总是逃避尊荣,逃避别人的赞羡,因为她的生活太忙,责任太多,不能浪费一分精力。居里夫人只有在安静的实验室中和亲密的家庭环境中才能获得快乐。她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从不把荣誉记挂心怀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二、从生活中积累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好像一夜之间满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GDP的快速飙升,城市名片的不断更新,“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城市名片固然是城市发展所获得的荣誉,有些实至名归,但有些却是徒有虚名,透过这些轻浮空虚的荣誉,我们却看不到一个城市民生的改善,幸福感的增强。君不见,近年来,不少城市在一场场暴雨面前,被冲刷得繁华去尽,面目全非。没有了面子的掩饰,真正的底子也就显露无遗了。所以,即使浓妆艳抹,但总不能掩饰内在的苍白。只关注面子,而忽略底子,只重视那些空虚缥缈的荣誉,而漠视城市的内涵发展。须知,一个下水道的建设与完善对老百姓而言,远比一个光鲜的荣誉头衔来得实际。所以,莫让荣誉遮望眼,尤须务实固根基,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三、从历史中积累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渐渐地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大弟子神秀写了37 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也作了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火头僧即是日后的六祖慧能。对待诸如荣誉这些身外之物,还有多少人如六祖慧能般大彻大悟?名利相生,没有了对利的贪求,又何来对名的奢望?四、从名言中积累1.一分荣誉,十分责任。——民谚2.荣誉称号不会抬高人的身价。——马基雅弗利3.好人的荣誉深藏在人们的思想里,而不是挂在众人的嘴上。——托马斯4.对滥用荣誉和世人的虚荣抱怨得最响的,正是那些最渴望得到荣誉的人们。——斯宾诺莎5.我不能说我不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法拉第6.在我们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爱尔维修一、作者简介闻名于世的人物传记作家——艾芙·居里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她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出版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品:《居里夫人传》。二、背景回放1934年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因白血病去世,这之后三年,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写了这部传记。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笔和心记录了母亲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光辉一生,表现了母亲的高尚品质。她在《居里夫人传·前言》里这样概括母亲的高尚品质:“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些就是玛丽·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我希望读者在人生暂时的荣枯浮沉中,能随时加以辨识。”一、读准字音38 (一)单音字(1)蜷成(quán)(2)一隅(yú)(3)喧嚣(xiāo)...(4)清癯.(qú)(5)时髦.(máo)(6)嘈.杂(cáo)(7)愤懑.(mèn)(8)羞怯.(qiè)(9)收敛.(liǎn)(10)惊悸.(jì)(11)难堪.(kān)(12)觐.见(jìn)(13)仓促.(cù)(14)赤裸.(luǒ)(15)箴.言(zhē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登载(zǎi)滑稽(jī)(1)载载重(zài)(2)稽稽首(qǐ)眩晕(yùn)绷紧(bēnɡ)(3)晕晕厥(yūn)(4)绷绷脸(běnɡ)2.语境辨析法(5)“家具回收再用难”这个病症.(zhèng)的症.(zhēng)结在于,商家挑选原材料和对原材料运用方式上的粗心。(6)著名诗人纪伯伦所作的《先知》中的一段话,就精辟地讲明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你们可以荫.(yìn)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yīn)蔽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二、写准字形quán(蜷)成一团xuān(喧)嚣(1)缱quǎn(绻)(2)寒xuān(暄)zhá(轧)钢zhuàn(赚)钱(3)挣zhá(扎)(4)道qiàn(歉)xuàn(泫)然jiān(缄)默(5)xuàn(炫)目(6)盐jiǎn(碱)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2)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辨析正误]他离.群.索.居.、寡言少语,偶尔外出一次,一定要紧贴着墙根走,沿途漫.不.经.心.、小心翼翼地观察房顶上传来的细微动静,而且从不走到开阔地去。辨析:“离群索居”,指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符合语言环境,词语使用正确。“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与语境中“小心翼翼”“细微动静”相矛盾,使用不当。(二)易混辨析1.领略vs领会39 这次活动,让龙滩学校的老师们真正领略了“送教下乡”老师和教研员们的填一填风采,领会到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深受启发。领略:着重指体验、欣赏、认识或尝试;对象常是具体事物,如风光、风味、辨一辨滋味等。领会:着重指理解、体会;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精神、意思、意义、意图、意味、道理、知识等。2.时髦vs时尚(1)众人期待的2016秋冬女装周最后一站巴黎终于开幕,时装周首日场外的街拍潮人们已经“全副武装”好自己最时髦的单品,准备惊艳场外的街拍摄影师。填一填(2)把什么什么厂,改叫什么什么公司是当下的一种时尚,它既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更是体制转变的印痕。二者都是名词,都含有社会潮流的意思。辨一辨时髦:着重强调人的衣着入时,多少有点贬义。时尚:指当时的社会风尚,指正面的潮流,或多或少地用于褒义。本文主要记叙了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居里夫妇对待荣誉的态度,生动地展现了居里夫人厌恶荣誉、热心工作、谦虚质朴的高尚品格,也包含着女儿对母亲艰辛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的敬佩和感叹。夫人传第四部分:居里夫人对权贵的态度谦虚质朴(节选)第五部分:居里夫人和美国记者的谈话,展现了居里夫人的美德献身科学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假如有人发表了某种工作成果,我不发表它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话的含意?答:参考答案:这一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比埃尔对荣誉淡泊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态度。比埃尔40 天性超脱,在科学领域内,他不关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2.如何理解“她担负着这全副重担,像个走钢丝艺人那样在她那艰难的路途上迈步向前”这句话的含意?答:参考答案:这一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身兼数职,工作繁重;放弃荣誉、远离追捧成为她没有选择的选择。3.居里夫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对待巨大的荣誉的?居里夫人拒绝荣誉的原因是什么?答:参考答案:她收敛、逃避,有着对等级制度的嫌恶,累于繁忙和责任太多。(1)热心工作;(2)怕荒废时间;(3)深受丈夫的影响;(4)天性反抗荣誉;(5)不能浪费一分精力。二、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在浦罗居赶上他们,困惑地在他们住的渔家房舍前面停住了”,怎样理解这个美国记者的“困惑”?答:参考答案:渔家房舍不应该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居所。这反映出居里夫妇在生活上平淡而随便,这个美国记者的“困惑”也代表了当时社会对居里夫妇的仰视。5.怎样理解“他们最好的化装,还是他们的本来面目”?答:参考答案:他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生活上平凡低调,不事张扬。没有人能相信著名的居里夫妇在名扬天下后还收敛光彩,甘于平淡。这正是他们躲开大众以便将时间和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的最好的途径。6.“他立刻看出她和报纸上登出的成百成千张相片一样,这就是她!”一句中“成百成千张”能否去掉?为什么?答::参考答案:不能。“成百成千张”指明了当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后反响巨大,报纸争相刊登,同时也指明了居里夫人获奖之后备受干扰,点明了他们隐居乡下的原因。7.分析文中“同时,她挥动凉鞋,在石头上敲着,把里面的沙子完全弄干净,然后穿在她那被石头和荆棘划伤了的美丽的赤裸的脚上”这几句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及作用。答: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刻画居里夫人工作之外的另一种感人至深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深深的敬意。41 1.引用大量的事实材料作者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开的采访报道,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2.饱含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作为传主的女儿,作者对母亲伟大而艰辛的人生经历充满敬爱和感叹之情,这使得她在记述中饱含个人感情,这字里行间的浓烈情感需要我们仔细体味。例如:“玛丽只用一句话——一句她常常当做箴言说的话,一句比一部书更能表示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话——结束了这次会谈:‘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的确最能代表她的科学精神,作者给这句话加上了两个修饰语,说明居里夫人就是坚持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科学职守,这是一个献身科学的人的箴言,所以作者饱含感情地说,就是一部书——就像自己倾心而写就的这本《居里夫人传》——都不如这句话能够这样深刻而准确地昭示了一个科学巨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人生。如何使作文蕴涵浓烈的主观感情古人曾留下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这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就是要以情动人。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感情融注文中,文章读之也就令人乏味。而主观情感是抽象的,它的表现必须依赖客体,也就是说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来抒发感情。1.借助叙事来表达感情它寓情于事,叙述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如: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这段话之所以能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上,就在于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摹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我们读了以后,都会感动于充溢在其中的父子至情。42 2.运用写景来抒发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如: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朱自清《绿》)这些文字都围绕梅雨潭写,但是,我们又可以认为都是在抒发作者自己的叹赏、喜爱之情,文章“景”与“情”交融为一体,“情”依“景”而生,“景语”成了“情语”。3.通过描写事物来寄寓感情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意蕴深厚,情深意远。如: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它不颓落一片花瓣,即使踏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孔捷生《红棉几时开》)这一段文字由红棉的三种特征,联想到人的品格。作者赞美自然界的红棉,实际上是借以赞美社会生活中的人,抒发了对人类的品格的敬仰之情。4.运用议论融注感情这是一种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如: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鲁迅《友邦惊诧论》)这段议论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的强烈讽刺和无比愤怒之情。请以“月”为话题,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精彩的片段。200字左右。答:答案示例:忽明忽暗的月儿,在云层里缓慢移动,偶尔从云隙间投下几缕银白色的光亮,在水面上跳了一下又消失了。云团缓缓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金光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43 一片白云,又掩住月儿秀丽的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出来,在四周镶出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脸上轻盈地流过。宁静的夜晚在我的身边围绕。天上的美丽非月亮莫属。快乐的你和我,烦恼的你和我,不都曾被月光照过吗?不是炎热刺眼的太阳,不是小得几乎没有光芒的星星,而是柔和、清澈、明净的月亮,它似乎有一些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神态。考点对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居里夫人传》一文中很多重要的句子,富有深刻的内涵,如“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些语句,才能充分感受到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真正的科学精神,也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章阅读中起重要的、关键性作用的语句。包括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传达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语句,暗示作者感情或思想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起总领、总结或过渡作用的语句,标志文章转折或突破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使用了修辞、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等。(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44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他又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又有一次,他说,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故乡山水的影响吧。(本文有删改)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45 答:(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答:解析: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须结合其所在段落乃至全文来分析。(1)先要注意句子的形式上运用的表现手法,作品“红光满面,长生不老”运用了拟人手法。再来理解句子含义,明确两个主题: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作品“红光满面,长生不老”是指作品的生命力;读者怎会“红光满面,长生不老”?不是不会老,而是又出现了新读者,即说他拥有广泛的读者。(2)注意这句话的语境,“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沈从文在凄苦的环境中竟然说出这番话,意义何在?既表现了沈先生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又表现了他对侄子的关心与鼓励,亲情溢于言表。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2)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亲情,同时体现了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如何理解现代文阅读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读一篇文章应该着眼于全篇,因为阅读的高效率取决于对文章主旨的正确把握。为了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文章的语言材料,作者所用的每一个词语,都与全文的中心息息相关。因此,把握主旨,就可深刻体味、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2.句不离段,由表入里“句不离段”,是理解句子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一般来说,高考所考查的句子通常都包含三层意义:(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理解这些,我们必须凭借它所在的语言环境,给它一个准确的解释。3.紧扣主旨,多方联系46 (1)紧扣主旨;(2)结合修辞;(3)借助互解。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身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个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赏”瓜,顾影自怜而不知前路。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47 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逞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佳作赏析]作者的笔下,居里夫人是美丽的,并且是跨越了百年的美丽。她的“美丽”表现在对科学研究的贡献上,表现在她的勇于探索上,表现在她的忘我献身上。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她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上,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这是爱因斯坦对她的最客观的评价。(时间:40分钟满分:4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是()①科学家称,宠物狗比猫咪更聪明,因为友好的群居哺乳动物需要比喜欢________的动物更有智慧。②近几年来,金庸已________,而张浚生每次去看望金庸先生时都会看到他手里拿着书。③他们大都体质强、力气大,行为消极、不友好,脾气急、易冲动,喜欢交往但却不善于交往,结果弄成________。A.深居简出离群索居孤家寡人B.孤家寡人深居简出离群索居C.离群索居深居简出孤家寡人D.离群索居孤家寡人深居简出解析:选C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深居简出:指平日老呆在在家里,很少出门。孤家寡人:常用来指孤独的人,有时候指脱离群众的人,有时候是指没有亲眷的人。“离群索居”指主动远离群体,句①“喜欢”显示了明显的主动性;“深居简出”侧重于“不出门”,适合形容闭门读书的金庸;“孤家寡人”强调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孤独一人”境况,适合句③“不善交往”的语境。故选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8 A.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后,国内一些新闻媒体不仅开始大范围地进行报道宣传,而且国外的媒体机构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B.镭这种放射性的物质,对人类来讲具有能制造相关医疗器械的作用。C.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思想境界高低与否,是决定科学家顺利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因素。D.一个笨手笨脚的男子,衣服穿得很随便,在布列塔尼一条空荡荡的路上推着一辆自行车向前走,陪着他的那个年轻妇人,装束像农村妇女。解析:选DA项,“国内一些新闻媒体”应放在“不仅”后面。B项,“具有能……的作用”杂糅,去掉“能”或去掉“具有……的作用”。C项,“高低与否”是两面,与后文的一面搭配不当。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得出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解析:选B该段文字写朱光潜先生受到草木虫鱼生活的启发,继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然后进一步拿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类作对比,语言生动活泼。A项,“落英缤纷”与上文“百花齐放”矛盾,不恰当;C项,过分重视辞藻,而且“观”不能作“莺鸣”的谓语;D项,“观”“闻”用词文言化,与此段意境不符。此外,由全段文风来看,作者喜用叠词,且语言平易,可推断B项正确。4.将下面的句子用一个长句的形式表述出来。(5分)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答:参考答案:在世界科学史上,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的著名女49 科学家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5.假如居里夫人被评为感动世界的十大杰出人物,你会怎样为她写颁奖词?(6分)答:参考答案:①她为科学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科学付出了美丽。她的发现改变了物理学界。她视名利如粪土,虽然她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她并没有躺在任何一项名誉里享受,她就是玛丽·居里。让我们把最美丽的奖杯献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②你的一生都是美丽的。坚定执着、淡泊名利是你美好的品质;你的美好品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你默默奉献的精神,使人类的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永远记住了你的名字:玛丽·居里。6.阅读下面这则居里夫人的轶事,将居里夫人的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居里夫人有位朋友,有一次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忽然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协会刚刚颁给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奖章和玩具又有什么区别呢?”居里夫人的言外之意是:解析:“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其特点是委婉而含蓄,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机智和情趣。居里夫人的“言外之意”,实际上表明了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和奖章的态度,要根据语境透过居里夫人话语表面的意义揣摩其表达的隐含意义。参考答案: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把它看得很重,永远守着它,只能一事无成。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居里夫人自传(节选)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技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我把实验室所储存的镭,放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做应有的贡献。我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军事医院提供X射线检查,同时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战争期间,利用X射线能够查出伤员弹片所在的确切位置,医生手术时十分迅速和准确。如果是骨骼和身体器官受到损伤,通过X射线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借助这一手段,医生对许多内伤的恢复情况也能了然于心。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50 疗仪器,也没有必要的技师,在其他的医院里这种设备也是寥若晨星。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施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年8月和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这些车辆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们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我们常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护车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X光检查时,他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对一切战争。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因为X射线技术在医学领域使用不久,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卡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X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16年,镭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50名妇女。所学习的课程有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实习和训练。她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低,但只要肯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优秀的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多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难能可贵。由于战争期间从事了大量医疗救护工作,我在X射线在医疗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医疗检验新技术知识。为了说明、证实X射线照相术对医疗的重大价值,尤其是对在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和平时期的用途进行比较和说明,我编写了一本名为“战争中51 的放射学”的书,并将它出版发行。(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有删节)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因为有了居里夫人,所以能够利用当时在医疗技术上领先的又极少人能掌握的X射线技术,来做好医疗救护工作。B.战争期间,法国称职司机很少,居里夫人自己学会开车,各个军事医院都是由居里夫人亲自驾驶流动医疗车去提供X射线检查的。C.因为居里夫人是女科学家,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所以培养的妇女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法国卫生部的赞赏。D.居里夫人的自传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具体,文笔流畅华丽,体现了她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的行文风格。E.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立下卓著的功勋,而且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做应有的贡献。解析:选AEB项,居里夫人亲自开车去进行X射线检查仅限于“紧急情况”,而且各个军事医院不一定都是由居里夫人亲自驾车去的;C项,前后部分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且居里夫人“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未涉及;D项,文笔风格应是“朴实无华”。8.请找出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在战争时期行动的指导思想的一段话,并作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要准确理解居里夫人所负有的责任感,再到原文中寻找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参考答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这段话是居里夫人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居里夫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国难当头时刻的体现,它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9.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居里夫人是怎样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居里夫人所做的主要工作。(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可以先找到文中记叙居里夫人所做工作的段落,再加以总结,所列内容应是居里夫人的“专长”和“学识”,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52 参考答案:①提供X射线检查,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②建议在护士学校增加X射线照相科;③培训150名女X射线照相技师。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通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好处。(8分)答:解析:解答本题时应考虑自传与一般传记的不同特点,分析传主的用意和从中表现出的思想品质。参考答案: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去写别的不相关的什么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不写这些人物无法把事件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而写了这些人物正是在真实地记录自己的一段生命过程,展示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至于赞美“全国伤员救护会”的高效工作、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医生护士的无私勇敢、伤员们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妇女学员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等,这也不是虚言赘笔,而是居里夫人开阔胸怀和谦虚品格的自然流露。5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