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阅读练习2 一、简答题 1.阅读第三课课文“至于颐和园的长廊,……”一节,试分析其语言的重复与变化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本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建筑的阅读(节录)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角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滑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像——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像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像。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像,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线灵感的内现,均被“想像”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像”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峻,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了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4.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 ①构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②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③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5.第三段中说“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在文中的含义。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认为建筑语言是:(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语言的内涵:(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壮观来揭露秦皇的暴政。 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巴比伦“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像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窑洞以黄土作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像’就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像的结晶,想像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E.作者善于运用形象而富有色彩的语言表述思想,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F.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发现建筑的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3题。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板的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就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的清理,不露痕迹的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们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没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的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起来的又不是前夜的残梦,只是今天的游戏。 8.本文谈“废墟”涉及以下几类事物,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在每类事物后举出实例。 ①作者反对重建的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碎成齑粉的废墟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经没有了的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请用不超过10个字概括这两句话的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五段把废墟比喻为“一个磁场”(该段画横线处),这一比喻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试从两方面加以说明,每方面不得超过10个字。 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够得上作者所说的“对废墟的恩惠”(该段画横线处),是怎样一种修缮?用不超过10个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文最后把废墟的重建说成只是“游戏”,这么说,意味丰富,也很有分寸。试根据本文的内容,对作者这样说的意思作有条理的简要分析,分析时列出序号。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两项是( ) A.人生不能没有废墟,否则活得太累了。 B.只有提供对历史破读的可能的废墟才值得留存。 C.经修缮但不能给人历史感悟的废墟很快就会被淘汰。 D.倘若建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就无法再看到大清王朝。 E.掩盖历史是伪诈的,损坏废墟是令人痛心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8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蒂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做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甲)的精神。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4.文中第一段所提到的“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是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文中第二段所提到的“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同本段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义是基本一致。 15.结合一、二段,在第三段“甲”处填写对人文精神的认定内容,所谓人文精神,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不超过30字) 16.在第四段中,作者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在第四段中,“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17.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 B.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 C.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D.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E.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写作: 18.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请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 一、1.二十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2.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3.梁先生文中所言现代城市建筑的诸多弊端并未从我们身边完全消失,要注意观察思考,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进一步借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美的素养。 二、4.①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②创作中:都依靠想像产生灵感 ③“都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或“都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5.第一个比喻:两者都离不开想像;第二个比喻:想像在两者艺术生命中的意义(或“作用”“价值”等) 6.建筑语言:表达建筑创意的“特有语言”或将各种建筑材料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某种思想的方式(工具等) 埃菲尔铁塔语言:“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或“用铁塔说出他的叛逆和希望” 长城语言:“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 7.AC 三、8.①作者反对重建的废墟:圆明园 ②碎成齑粉的废墟遗址,阿房宫 ③已经没有了的废墟:滕王阁(或黄鹤楼) 9.喻义是强调不保存废墟不正常(意思对即可) 10.①废墟散发着强大的磁力 ②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感应。(考查筛选和分析综合能力。从第五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对废墟的价值强调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身的力量“磁力”,二是在联系古今方面所产生的感应力。) 11.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修缮 12.①不保存废墟是令人遗憾的(或:不尊重历史的发展太不明智);②“前夜的残梦”是不能收拾的(或:造作历史只能是游戏);③现代建筑家的作品沿用古名,其实与历史的干系不大(分析:a.从结尾的作用上来考虑,本题不应只涉及最后一段,应着眼于全文。b.“游戏”一词可包含:对损坏废墟感到遗憾,认为无知的修缮十分荒唐、沿用古名来搞现代的建筑虽无可厚非,但于历史实在干系不大等多种意味。) 13.AE 四、14.一定物质生活条件 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 15.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16.(1)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2)强调了要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 17.AC 18.参考思路:中国文化重含蓄之美。诗、画、建筑乃至戏剧等等,莫不如此:绘画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传神,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像西方绘画那么直接,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画面极其简捷,留下大片空白,也少用色彩,所以水墨画大行其道,要的是给观众留下想像和回味的空间。建筑如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像,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是异曲同工。 中国艺术就像陈年的老酒。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融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能有好作品。品诗品画的人也要像品酒一样地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