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
1、认识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提高从非连续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2、宏观把握全文的基本思路,把握作者提出的“全方位适度人口论”基本观点。3、学会对文字文本和图表文本进行对照阅读,分析解读分析图表所传送的丰富信息。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连续文本,通过思考、筛选、分析、综合,在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简明的语言从图表中分析概括出基本观点。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表,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心理学家吉布森和利文在1975年就提出“阅读就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面对“课文”内涵的界定,既包括印刷文字,也包括图画、图解、图表、插图等等其他阅读材料。图表作为一种信息传载形式,它与文字一样传达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易于比较等特点。今天就来阅读我国人口学家田雪原的一篇非连续文本《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导入新课
一读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解读图表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二读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读图表时,要特别重视图形及数据变化。图形和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图形和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三读解析。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审读图表的注意点
本文的作者田雪原在“适度人口”、“经济适度人口”、“实力适度人口”等人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适度人口论”,阐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点解题
第一部分(1节):总说,阐述作者自己的“全方位适度人口论”理论及人口的质量;调整人口的结构。第二部分(2-6节):分说,继续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其中第6节阐述了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一是合理确定人口控制目标;二是要有合理的政策;三是要积极探寻人口控制机制的转变。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全文思路
第三部分(7-9节):分说,作者提出要从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两方面来提高人口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第四部分(10-14节):分说,调整人口结构。作者提出要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的调整,使我国人口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用文字形式描述1950-200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动规律。明确: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60年代后期处于高位状态,1960年前后处于低谷,从1970年以后逐年降低。2、结合文中信息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生育率变化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阅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1、用文字形式表述联合国高位预测2000-2150年中国人口变动情况。明确:变动情况为由2000年的12.78亿增加到2025年的15亿,2050年的17亿,2075年的18亿,2100年的21亿,2125年的超过24亿,2150年的29亿。2、将图3与图1对比,概要回答与世界人口增长预测相比,中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阅读图3,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60岁以上年龄组结构变化情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2、这种结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阅读图4-8,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用文字形式将图9、图10的内容表达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能否用其他的图表形式更直观、简洁地表述这些内容?3、这两幅图分别直观地描述了,1999年我国西、中、东部地区人口及土地面积所占比阅读图9-10,完成下列问题
本文作者提出了“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作者突破传统的人口数量界限,认为“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如果人口的数量是适当的;质量是稳步提高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能够促进人口与其他发展因素协调发展的人口”。作者还对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分析。总结
自行完成课后“阅读与探讨”作业
再见!